乳腺增生,8位名老中医的治疗验方

乳癖

作者/朱良春、杜怀堂、张赞臣等

乳癖是发生在乳房部的慢性非化脓性肿块,临床以乳房胀痛和乳房内出现肿块为主要表现。不同年龄的妇女皆可发生。相当于现代医学所称之的乳房囊性增生病和乳房纤维腺瘤等病。

一、消核汤

炙僵蚕12克,蜂房9克,当归9克,赤芍9克,香附9克,橘核9克,陈皮6克,甘草3克。

疏肝解郁,和血消坚,调和冲任。

乳腺小叶增生症。一般服5-10剂可以获效,如未全消者可续服之。

日1剂,煎2次分服。

医院朱良春主任医师(朱良春·虫类药的应用·第1版.江苏:江苏科技出版社,)。

二、乳块消

丹参、橘叶各15克,王不留行、川楝子、土鳖虫、皂刺各10克。

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乳腺增生病。

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或浓缩制成糖衣片47片,每日服12片,分2次服。3个月为1疗程,服1疗程效不显著者,每日剂量可增至24片。

北医院杜怀堂副主任医师(医院编.学术论文汇编第一集.)。

三、乳癖内消丸

醋煅牡蛎15克,蒲公英9克,橘核叶各9克,大小茴香各24克。

疏肝散结。

乳房结块,皮色不变,或大或小,按之稍痛,推之可动者。

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日2次,每次3~5克,陈酒送服。

孕妇忌服,本品宜长期服用。

上海中医学院张赞臣教授(上海中医研究所.张赞臣临床经验选编.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四、乳癖汤

淫羊藿9克,甜苁蓉9克,玄参9克,白芍9克,橘核叶各9克,广郁金10克,陈香橼20克,当归12克。

疏肝和营,壮阳软坚。

乳腺小叶增生症。

每日1剂,煎2次分服。

上海中医研究所夏少农教授(夏少农.中医外科心得·第一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五、逍遥蒌贝散

当归10克,白芍15克,柴胡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瓜蒌15克,贝母10克,半夏9克,南星9克,生牡蛎15克,山慈菇12克。

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乳癖、乳岩初期、瘰疬等。

每日1剂,煎2次分服。

山西名中医赵尚华副主任医师(赵尚华.中医外科心得·第一版.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

六、乳核消

旋覆花(布包)、炒橘核、炒枳实、天葵子、赤芍、法半夏、浙贝母、制香附、青皮各10克,夏枯草60克,牡蛎粉、地丁、蒲公英各30克。

疏肝行气,化痰涤饮,软坚散结。

乳房痰核。症见乳房内单个或多个核状硬结,形状、大小不一,坚硬光滑,发展缓慢,多不痛。

水煎1.5小时,分3次温服,1日1剂,20剂为1疗程,两疗程间停药20天。

湖北中医学院已故名老中医张梦侬(张梦侬.临证会要.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七、活血逐瘀汤

丹参15?30克,乌药6?12克,白僵蚕6?12克,三棱9?15克,莪术9?15克,白芥子9~15克,厚朴6?12克,橘红9?15克,土贝母9?15克,沉香1.5?3克。

活血逐瘀,软坚内消。

腹部包块、乳房纤维瘤、体表小肿物或寒性脓肿、关节肿胀(鹤膝风)等。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医院赵炳南教授(医院·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八、乳中结核方

归尾、赤芍、白芍、川芎、贝母、桔梗、红花各9克,青陈皮、川楝子、连翘、茯苓各12克,甘草3克。

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慢性乳房纤维增生病变。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医院名老中医房芝萱(医院.房芝萱外科经验·第一版·北京:北京出版社,)。

附:乳核内消片(汤)湖南中医研究所方

柴胡、当归各6?9克,郁金(或用京三棱)、橘核、山慈菇、香附、漏芦各9?12克,夏枯草、茜草各12?15克,赤芍15克,青皮、丝瓜络各6克,甘草3克。

疏肝活血,软坚散结。

用于乳腺小叶增生病。症见乳房胀痛,有肿块,月经前症状明显,经至又见好转者。

一个人人可用的乳腺增生法

作者/杜建华

乳腺增生以其在乳腺疾病中发病率占首位且越来越低龄化而成为女性最感恐惧的杀手之一。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体会到只要真正理解了“病穴相应”的深刻内涵,就能化繁为易,进入大道至简的境界。从乳腺增生的治疗我们可以惊喜地发现只要掌握了针灸的奥秘,不仅仅针灸医生能解决这一病痛,普通老百姓同样也能通过手指按压等日常简单方法获得健康。

我治愈过很多乳腺增生病人,就针灸而言,具有见效快、安全性高等诸多特点。通常可以采用“对应-反射疗法系统”和“经络-腧穴疗法系统”这两大类或融会贯通使用。

首先我们谈“对应-反射疗法系统”是怎样治疗乳腺增生的(见下图)。

1)取穴位置:后背第四、第五腰椎旁开3~5寸(同身寸,因各人体形不一,病灶点大小不一,故是个区域)。左边乳腺增生,则取右边;若两边都有增生,则取两边,此为对应点(区)。

2)在对应点(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找准反应点(区)。可用酒精棉擦,会出现一片红的区域(有时整个一片都很红的话,就要扎几针;若能发现最红的点,一般就一针)。

3)个别病人在对应点(区)内会有结节、条索或压痛点(这些也是反应点)。

4)一般的乳腺增生病只要按上述方法操作就行了,效果很好。不会扎针的朋友只要找准了反应点(区),可以用手指、小木槌按压或用刮痧板去刮,也能达到相当好的疗效。遇到结节、条索的话,要设法揉松、揉散。

5)绝大多数病人经这样治疗后,大多一次就见效(疼痛大为减轻或消失,增生减小或消失)。个别的需经过七次治疗后痛感和肿块消除,仅有极个别的还未见效(这类病人还需要配合药物治疗)。

6)经治疗后,检查肿块,乳腺增生确实是没了,但若你用彩超检查的话,还会有!这就好像一个充满气的皮囊一样,气放走了,那囊还在。若用药物或针再治的话可以完全消除。

7)有的朋友很惊讶,有的则很怀疑,问怎么可能增生的东西没了,不可能的,跑哪去了?其实原理就是两点:一是“阴阳平衡”;二是“阴成形,阳化气”。进一步详细说,就是“温则通,通则活,活则散,散则消”。

我也曾对一些朋友们说过,其实减肥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这个“阴成形,阳化气”,这当然是后话。

上面我们谈到了用“对应-反射疗法系统”治疗乳腺增生的方法,现在我们再来探讨用“经络-腧穴疗法系统”治疗这一疾病的方法。

这是一张乳房处经络的走向图。

图中经过乳房的有四条经络,即:1)足阳明胃经;2)足厥阴肝经;3)足少阴肾经;4)足太阴脾经。

我们可以从图中明确看到病灶所处的位置不同(不同的病人,同样是乳腺增生,其肿块数量不一样,大小不一样,所处的位置也不一样),那与此有关联的经络也不相同。因此我们首先就必须要搞清我们考虑的治疗经也应该不同(也就是所说的病根点不同)。另外病灶所处的位置可能是落在某一条经上,也可能是几条经。

举例来说,若一个病人平时经常生气、易怒,无端发火,一般来说,此人的肝功能有障碍。这样的病人不仅易得乳腺增生方面的疾病,而且其肿块一般会落在与肝经循行性相关的地方。

那么怎样治疗呢?最完整的方法是按照“相关六经法”的原则。对寻常百姓来说,可以采用下面的简单方法:

1)确定肿块所落在的经络(可能是胃经,也可能是肝经等等,这里以肝经举例);

2)肝经在人体上共有左右两条;

3)每条肝经上有十四个穴位;

4)用手指按压这些穴位,有特别反应的穴位(痛、酸等等)就是你最佳的治疗点;

5)每天坚持按压这些穴位3~5次,每次每个穴位3分钟。通过自己的按压,不仅仅对治疗乳腺增生有益,对改善肝功能也会有很多的帮助,家人、朋友友好相处,岂不乐哉。

乳腺增生病的一针疗法

作者/高树中

乳腺增生病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以30?50岁的中青年妇女最为常见。其主要临床特征为一侧或两侧乳房出现单个或多个肿块,多数伴有周期性乳房疼痛,且多与情绪及月经周期有明显关系,一般月经来潮前一周左右症状加重,行经后肿块及疼痛明显减轻,且连续3个月不能自行缓解。本病既非肿瘤,亦非炎症,而是乳腺导管和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或进行性变化,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所致。

本病属中医“乳癖”、“乳中结核”之范畴。其病名最早见于华佗的《中藏经》。基本病机是肝脾失调,气滞痰凝。从经脉循行看,足阳明胃经过乳房,足厥阴肝经至乳下,足太阴脾经行乳外侧,足少阴肾经、任脉行乳内侧,冲脉散胸中。所以本病病在胃经,涉及肝、脾、肾及冲任二脉。

首先,我们谈一下四海。《灵枢》在天人相应思想的影响下,认为自然界有东西南北四海,人也有四海。《灵枢·海论第三十三》中提到:“岐伯曰: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气海,有水谷之海。”并且四海都有与体表相通的穴位,所以针灸与四海相通的穴位就可以调节四海,治疗四海的病症了。

用人迎治乳腺增生病也是根据四海理论。“膻中者为气之海,其输上出于柱骨之上下,前在于人迎。”膻中即胸部,其相通的腧穴后面在大椎上下,前面在人迎。所以针灸人迎就可以治疗胸部的所有病症。位于大椎旁的定喘穴可以治疗肺病的喘咳,就是因为有通调气海的作用。

乳房在足阳明胃经循行线上,人迎穴治疗乳腺增生病是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灵枢·卫气第五十二》有这样一句话:“能知六经标本者,可以无惑于天下。”可见三阴三阳这六经的“标”和“本”是多么重要。

什么是“标”、“本”呢?本,指草木的根,如《吕氏春秋·先已》:“是故百仞之松,本伤于下,而末槁于上。”标,指树梢,如《庄子·天地》:“上如标枝,民如野鹿。”这是《灵枢》将人体的十二经脉以树为比喻,本穴好比树根,标穴好比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树冠。本穴和标穴是经脉脉气汇聚的地方,对经脉脉气有较强的调整作用。十二经脉皆有标本,“足阳明之本,在厉兑;标在人迎颊挟颃颡也。”人迎穴就是足阳明胃经之标穴。

总之,人迎穴恰在人体的咽喉要道,脾经、心经、肾经、肝经、任脉、冲脉、阴跷脉、阳跷脉等均与之相连或相通。同时,人迎为足阳明之标,又是阳明之流注之所,并且又为足阳明、少阳之会穴,因而刺之除可调节胃经之气外,尚可调节少阳胆经的功能,对肝(胆)、脾(胃)功能的调节恰恰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方面。

从西医学来看,使人迎穴发挥作用的主要是人迎穴深部的交感神经干、颈交感神经节、外侧的迷走神经及甲状腺等。通过调节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及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等发挥作用。同时,人迎穴周围的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丰富的动、静脉及淋巴组织也对人迎穴的作用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人迎(ST9)在颈部结喉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针刺人迎穴时应避开颈动脉,针刺要求较高,手法不熟练者应谨慎使用。

repost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最权威医院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zigb.com/zcmbyf/123342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