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系统检查项目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205/5214235.html

奶牛乳房炎为乳房实质、间质的炎症。它一直是奶牛养殖业的一大威胁,不仅会导致产奶量的下降,还会影响奶牛的繁殖能力。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奶牛乳房炎的定义、发病率和危害。

1

乳房炎的定义

乳房炎是指乳腺组织受到微生物感染、机械性损伤、热损伤和化学物品刺激,所引起的一种炎性变化,其特点是乳腺组织发生病理变化,乳汁中的体细胞(Somaticcell,简称SC)增多,乳的性状和品质发生异常。乳腺的炎症反应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具有杀灭感染细菌、清除细菌毒素及其代谢产物、帮助修复损伤的乳腺组织,使腺体恢复正常功能等作用。当机体的免疫系统正常,自身免疫能够清除和杀灭入侵的细菌及其代谢产物,修复损伤的组织时,乳房炎自行康复。

2

发病率

奶牛乳房炎(mastitis)的发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所有存栏奶牛中至少有1/3患有各类乳房炎。据国际奶业联合会的资料统计,临床型乳房炎占奶牛总发病率的21%~23%,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更高。因临床型乳房炎而淘汰的奶牛占成年奶牛总淘汰率的9%~10%;奶牛乳房炎全年均可发生,但以7、8、9三个月份为发病高峰期,约占全年发病的40%以上,有较明显的季节性;不同国家和地区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存在一定差异。

(1)国外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情况

根据国际奶牛联合会的统计,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月发病率是2%,隐性乳房炎患病率为50%。资料表明,美国有30%~70%的母牛至少有一个乳区患有乳房炎,泌乳牛中约有50%患有乳房炎;日本奶牛乳房炎的平均年发病率为45.1%;乌拉圭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头年发生率为52.4%,而乳区年发病率为26.7%;英国临床型乳房炎的年平均发病率为40%~50%;丹麦临床型乳房炎的年发病率为21.0%;法国临床型乳房炎的年发病率为20%;荷兰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乳区年发病率为12.7%;瑞典临床型乳房炎的年发病率为11.1%;芬兰临床型乳房炎的年发病率为10.9%。

(2)国内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情况

我国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也很高。如潘虎等()报道,我国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平均为33.41%(9.7%-55.6%),隐性乳房炎平均头阳性率为73.91%,乳区阳性率为44.74%。

另外,周庆国等()、李云章等、戴鼎震等()和魏南等()分别报道,佛山、呼和治特、南京、四川地区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分别为35%,36%,19.8%和18.8%。此外,

林志权等()、杨勇()、双金等()、魏学良等()对本地区的隐性乳房炎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的头阳性率分别为61.03%,70.39%,61.84%、和79.62%。

3

危害

众所周知,奶牛乳房炎是造成奶牛业经济损失最严重的一种疾病,同时,乳房炎的存在也使乳品安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1)造成奶产量损失

奶牛发生乳房炎时,不同程度地造成乳腺组织的损伤或破坏,同时,机体产生大量的白细胞用于消灭病原菌和修复损伤的组织,大量的白细胞聚集在一起,堵塞了部分乳腺管道,使其分泌的乳汁无法排出,从而导致部分泌乳细胞生乳能力的暂时性或永久性下降,使产奶量下降,严重时停止泌乳,最后萎缩。每次乳房感染都会损失一部分泌乳组织,患过乳房炎的奶牛的产奶量几乎不可能恢复到原来的正常泌乳水平。泌乳细胞总量的减少,必将影响整个胎次甚至终生产奶量。

(2)影响生鲜乳成分和乳制品质量

奶牛发生乳房炎后,鲜奶的成分会发生明显变化,其营养和食用价值均显著下降。隐性乳房炎患牛乳汁中的撷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6种必需氨基酸以及组氨酸、精氨酸等均显著降低,氨基酸总量由正常乳汁的平均2.g/dL下降至1.g/dL,降低了21%。

此外,乳糖、酪蛋白、脂肪、钙、磷、钾等有益成分的含量均降低或明显降低,免疫球蛋白、酯酶、钠、氯等有害成分含量增加,乳汁热稳定性也降低。临床型乳房炎乳汁中的乳糖、乳脂和钙分别下降47.8%,77.3%和58.6%。乳房炎患牛乳汁中体细胞数和细菌数增高,使鲜奶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口味变咸,出现不良滋味和气味,保质期缩短,进而影响乳制品的质量和风味。

当牛只发生乳房炎时,体内细胞杀灭细菌后,相关的酶滞留下来。这些酶对牛奶的加热消毒有抵抗性,损害奶中的脂肪和蛋白质,进而降低牛奶的品质。对于冷却的牛奶,同样会降低质量和品质。体细胞的中度增加,会降低奶酪的产量。

由于鲜奶成分的改变,牛奶中的蛋白质等易被奶中的酶所分解,从而影响奶制品的加工质量和成本。患乳房炎的奶牛产下的牛奶含有较多的使牛奶产生酸味的游离脂肪酸,它抑制了用于制作发酵乳制品的乳酸菌的培养。乳蛋白含量的减少和pH升高将导致奶酪产量的损失。作为炎症反应的结果,免疫球蛋白含量上升6倍,乳铁蛋白增加3.5倍,钠和氯的含量也显著增加,因此,乳房炎病牛的奶已经不适合用于加工奶制品。此外,由于乳中含有抗生素,接种乳酸菌后不易繁殖,使乳酸生成受阻,极大地影响乳制品生产。

(3)增加牛群更替成本

奶牛发生临床型乳房炎时,乳腺组织发生慢性或急性损伤,当损伤严重或形成瘢痕组织、脓肿、纤维化时,必将造成泌乳组织的永久性损伤而失去泌乳能力。即使产奶遗传潜力较大的高产奶牛,由于感染乳区的永久损伤和不能泌乳,造成产奶量明显降低,致使大量处于产奶高峰期的奶牛被淘汰。此外,有些乳房炎病牛由于乳房感染了传染性病原微生物,如不注意根除传染源,患牛就必将成为传染源而将乳房炎传染给其他奶牛,特别是采用机械挤奶的现代化奶牛场,如不注意其危害性更大,所以必须淘汰感染牛。

目前,我国奶业还处于发展期,奶牛数量还需增加,而奶牛的培养周期较长,培养成本较高,所以,因乳房炎导致奶牛的提早淘汰,增加牛群更替成本,对奶牛养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4)影响奶牛繁殖力

研究表明,乳房炎延迟了产犊到人工授精的时间。乳房炎同时也会降低妊娠率,患乳房炎的妊娠牛胚胎损失的比例增加,在输精的前45d内胚胎损失的比例是正常牛的3倍。在泌乳期的前90d,隐性乳房炎对繁殖机能的影响与临床型乳房炎一样。另外,不论什么种类细菌引起的乳房炎,对繁殖机能的影响都是一样的。

一项对例奶牛的调查表明,在输精后的30d内,乳房炎患牛的妊娠率为38%。而对应的正常奶牛妊娠率为46%。感染链球菌的奶牛其卵泡的功能会显著下降。如果奶牛在发情前得了乳房炎,则大多数会不表现发情行为,这是因为乳房炎延迟了发情周期。患乳房炎的奶牛雌激素水平会降低,缺乏促黄体素刺激排卵。

(5)增加兽医治疗和管理费用

奶牛一旦发生临床型乳房炎,就必须进行局部或全身性治疗。特别是顽固性乳房炎和慢性乳房炎,其治疗周期较长,治疗费用增加。据统计,一例临床型乳房炎患牛的治疗费用至少需要元,高者达数百元。实践证明,奶牛临床型乳房炎有较高的复发率,其终生治疗费用相当可观。

乳房炎病牛的存在导致奶牛场管理过程的复杂化,会相应地额外增加劳动量,如必须采用手工单独挤奶并对乳房和牛奶进行处理;必须对挤奶设备进行单独清洗和消毒;传染性乳房炎患牛必须隔离单独饲养等,必将增加奶牛场的管理费用。

总结

国内外研究表明,奶牛乳房炎将是长期存在的奶牛常见病、多发病。乳房炎不仅给奶牛养殖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存在影响人类健康的潜在危险。临床型乳房炎造成明显的弃奶损失、提前淘汰和管理成本增加,而隐性乳房炎引起的奶产量损失更为严重。因此,在奶牛生产上既要尽早彻底治疗临床型乳房炎,更要尽可能地预防和控制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实践证明,只有严格采取全面、科学的综合防制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奶牛乳房炎。

今天我们了解了乳房炎其实是全世界奶农都在面临的大难题。它发病率高而且影响面广即给奶农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对于饮用者带去潜在的健康威胁。俗话说求知,求思,再求辩,进而求行!下一课我们将来洞察乳房炎的发病机理以及发病过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zigb.com/zcmbzz/123346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