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疾病的防治与保健

作者:周凯

作者简介

周凯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二部普外科主任。医院学会乳腺肿瘤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委员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省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乳腺外科30多年,擅长乳腺肿瘤根治术及微创手术。

中科体检第期“健康百家谈”公益讲座特约专家。

乳房是哺乳器官,也是女性重要的性征器官,不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也是女性魅力的表现,追求健康、丰满、挺拔的乳房也成为当今女性的时尚。然而,女性乳房也是“多事之丘”,乳腺疾病已成为女性健康的第一杀手。

为帮助大家早了解、早预防、早治疗乳腺疾病,我们今天在中科体检“健康百家谈”讲座,特别谈谈“乳腺疾病的防治与保健”。

乳腺简介

乳腺的生理解剖

1.位置:乳腺位于胸大肌的浅表,约在第2和第6肋水平浅筋膜浅深层之间,外上方形成乳腺腋尾部伸向腋窝。乳头位于乳房的中心,周围的色素沉着区称为乳晕。

2.组成:由15-20个腺叶组成,每一腺叶分成多个腺小叶。每一腺叶有其单独的导管(乳管),腺叶和乳管均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

女性一生的乳房周期

1.青春期:大约在10岁,女性的乳房便开始发育,这个时期乳房内部的组织变多,乳房也慢慢的变大,体内的雌激素会大大的影响乳腺的发育,因为荷尔蒙的影响,乳房产生胀痛感,因此乳房日渐隆起,乳头也由内向外突出,形成乳晕,且有弹性,到了15岁左右乳房发育便定型,不久后便来月经,也会加速乳房的成长,卵巢分泌的荷尔蒙会促进月经周期有规律,然后体内会大量分泌荷尔蒙,促使乳房快速发育,所以这个时期要好好的保养胸部。

2.怀孕哺乳期:怀孕期间因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泌乳激素等垂体激素的帮助,分泌大量的黄体素,黄体激素会刺激乳腺,使胸部膨胀,因此乳腺明显的增大。

泌乳激素会促使乳腺管末端膨胀分泌出乳汁,为哺乳准备。如果产后没有婴儿的吮吸刺激,会开始慢慢萎缩,乳房会略显下垂。

3.更年期:女人过了30岁乳房结缔组织和腺体逐渐减少,乳房失去弹性,到了更年期后,由于卵巢机能及激素水平的下降,连带乳房组织的退化,乳房的韧带也变的松垮,这时要预防乳腺癌的产生。

乳腺病常见症状

乳房疼痛

乳房疼痛是乳房急慢性炎症的突发症状,特别是乳房急性炎症及乳房脓肿常有剧烈的疼痛和触痛。

1.乳痛症

临床上随月经周期而反复出现的乳房疼痛、疼痛为主而肿块不明显多为乳痛症(mastoaynia)。多见于18~30岁之间,尤以未婚女子、已婚未孕或孕而未曾授乳者较为多见。

2.乳腺囊性增生症

以肿块为主诉,痛无规律而轻微。双侧乳房疼痛者,良性可能性大,乳腺组织增生为多见。

3.乳腺肿瘤

以肿块为主诉,痛不明显。年龄在40岁以上,应考虑是不是乳腺癌。

4.乳腺炎症

乳房有急性红、肿、热、痛,哺乳期或非哺乳期,均为急性乳腺炎症。哺乳期或哺乳期后,乳房肿块伴非剧烈性疼痛者,多为慢性乳腺炎症。

乳头溢乳

乳头溢液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可以是乳腺本身疾患引起,也可以是其它内分泌或药物因素作用于乳腺导管而引起。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乳腺导管的病变。也有的是恶性病患破溃而波及导管而引起的临床症状。

生理性溢乳:乳汁样或灰色稠厚液,生理性内分泌可能性大。

病理性溢乳:

1.脓性溢液,乳腺炎症可能性大(包括结核)。2.黄绿色稠厚似脓性者,多为慢性炎症、导管扩张症、慢性囊性增生症。3.血性或棕黄色(陈旧性出血),最多为导管内乳头状瘤或恶性肿瘤。4.血性溢液伴肿物的,乳腺癌可能性大(10%~50%)。

乳房感染

1.哺乳期的高烧,合并乳腺肿块并局部红、肿、痛应为急性化脓性炎症,为哺乳期乳腺炎。急性乳腺炎是指乳房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好发于产后3~4周哺乳期,多为初产妇。

2.无明显发烧的乳房脓肿,局部痛不明显的要考虑乳房寒性脓肿(多见乳房结核)。

3.非哺乳期的女性或一般男性乳房的急慢性化脓性感染,临床上也可见到。

4.非哺乳期的乳腺炎症,如迁延不愈要特别注意肉芽肿性乳腺炎以及浆细胞性乳腺炎可能。这种情况与免疫系统有关,治疗上比较麻烦。

乳头及乳晕奇痒

1.婴儿吸吮时咬破乳头而至乳头炎。

2.因乳晕腺体的分泌不足而造成的乳晕皲裂,当乳汁过多、液溢,使皮肤长期浸蚀而引起乳头的糜烂。

3.因湿疹致乳头奇痒及皮肤损害渗出。乳头或乳晕部湿疹有奇痒,损坏组织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停止哺乳即痊愈,多为乳头湿疹。长期不愈而无奇痒的乳头湿疹,应注意湿疹样癌的可能。

乳腺自查

乳房属于女性身体最脆弱的部位,其病变率是非常高的。乳腺癌现已成为妇女恶性肿瘤的第一位,30~40岁妇女的头号杀手。临床上我们提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数据表明,如果发现早,95%的乳腺癌都能治愈。

乳腺肿瘤早期常无疼痛感,所以自己检查乳房时要用手触摸并用眼睛观察。通常,唯一征兆是一个小肿块,生长缓慢或几乎不长大,此时应该看医生,并要求进一步检查,切勿对其置之不理,切勿“静观其变”。

自查对象

由于妇女到30~35岁以后,发生乳癌的机会逐渐增加,所以30岁以上的妇女就应该定期进行乳房的自我检查。

检查时机

乳房检查的最佳时间通常是月经来潮后第7~10天,即月经干净之后的3~5天,这时乳腺受激素影响最少,基本复原状态,如果有肿块比较容易摸到。绝经期妇女可选择每月的固定日期。

检查内容

乳头有无内陷,液体渗出、皮肤是否起皱、颜色有无变化、皮肤纹理有无变化,触摸有没有肿块。

检查方法

对镜自照法:最常用的方法

平卧触摸法:适合体形肥胖、乳房丰满的人群。

淋浴检查法:最简便易行的方法。

检查步骤

第一步:看

两侧乳房是否对称,皮肤是否有桔皮样改变,“酒窝征”,色素沉着,静脉曲张;乳头是否有液性渗出,有无凹陷。乳晕有无糜烂。

第二步:触摸

1)摸乳腺的四个象限摸内方,内下,外下,外上四个象限有无肿块、乳房包块的位置、大小、数目、质地、形状、界限、活动度及有无压痛等。

2)摸乳腺淋:巴仰卧平躺,肩部稍垫高,举起右手臂,左手触摸右侧腋下、乳房尾叶有无肿块,腋窝淋巴结是否肿大,数目及活动度等。

第三步:挤

挤捏乳头,看有无溢液。有,则看乳头溢液的性状(淡红色、黄色、深褐色等)及量。

6.自查要点指法:指腹触摸,同时要三指并拢。

乳腺疾病特殊检查

乳腺X线摄影

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比较高,可达90%左右,临床上不能触及的肿块而摄片发现癌瘤者占30%。X线乳房摄影有较高的诊断率,但对小乳房技术操作困难,X线不能反复检查,再加之读片水平关系,应引起注意。

超声波检查

B超是一种无损伤的组织扫描检查。在临床上已越来越普及,如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在良、恶性肿瘤方面效果更佳,对早期发现乳腺癌有较好效果。因为B超对人体基本没有伤害,所以是大多数人的首选。

近红外线影像诊断

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发展并应用于乳腺检查的新技术,由于这种方法安全、无损害、速度快、敏感度高,而受到人们的欢迎。对早期乳腺癌肿块图像呈深色,边缘不规则、毛糙,血管改变较轻,晚期乳腺癌由于肿块大,血流增多,红外光不易穿透,肿块边缘为浅色,其余部分为黑色团块。此种检查方法对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在70%左右。近年在体检中心应用较多。

活检检查

通过活检检查可以获得细胞学或者病理学诊断,能确定肿瘤的性质。检查的方式有细针穿刺(获得细胞学诊断)、彩超引导下粗针穿刺(获得病理学诊断)、乳腺肿物微创旋切(获得病理学诊断的同时完整切除病变)。

CT检查

应用CT平扫和增强扫描,乳腺癌的正确诊断率可达97%,一般可以检查到直径6~8㎜的肿块。

磁共振检查

磁共振仪是集现代科学之大成的产物,也是当前人体物理诊断仪器中的佼佼者。尤其是对肿瘤的诊断更有其独到之处。它不仅可以准确、快速地发现很小的肿瘤,而且可助确定肿瘤的性质。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扫描(PET)检查

是近年来的新技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均证明,FDGPET显像在诊断乳腺癌原发病灶和转移灶方面都有重要临床价值。

常见乳腺疾病

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是指乳房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好发于产后3~4周哺乳期,多为初产妇。

病因

1.乳汁淤积

(1)乳头发育不良

(2)乳汁过多或婴儿吸乳过少

(3)乳管不通畅

2.细菌侵入

乳头破损或皲裂是使细菌沿淋巴管入侵感染的主要原因。

临床表现

1.局部:乳房胀痛,局部红、肿、热,并有压痛性肿块。常伴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和触痛。

2.全身:可有寒战、高热、脉搏加快等全身表现。

处理原则

控制感染,排空乳汁。

1.非手术处理

⑴局部物理处理

①患乳停止哺乳,并排空乳汁。

②热敷、药物外敷或理疗。

⑵以服抗菌药、中药治疗、终止乳汁分泌等方式抗感染。

2.手术处理:保持引流通畅。

护理措施

1.以局部托起、局部热敷,防止乳汁淤积,缓解疼痛。

2.脓肿切开引流后的护理要采取降温措施,观察病情,控制体温和感染。

健康教育

1.保持乳头和乳晕清洁。产前1-2月前,就要清洗摩擦乳头,令其提早适应婴儿的吸吮。

2.纠正乳头内陷,挤捏、提拉乳头,坚持用吸乳器吸出内陷的乳头。

3.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让孩子定期吸吮。

4.保持婴儿口腔卫生。

5.及时处理乳头破损。

乳腺增生病

严格地说,乳腺增生不能称为病,而是常见的生理现象。

病因

1.体内女性激素代谢障碍。

2.部分乳腺实质成分中女性激素受体的质和量异常。

临床表现

病程长,发展慢,症状体征呈周期性。

1.主要症状为乳腺周期性肿胀、疼痛,于月经前期出现和加重。

2.15%病人有乳头溢液,可呈黄绿色、棕色或血性。

3.体检可扪及结节,质韧而不硬,分界欠清,常为多发性、双侧性、实质性或囊性。

检查与治疗

一旦被诊断为囊性增生病,患者应定期进行乳房自查,并定期(如一年2~3次)医院去诊查,以便早期发现是否有异常团块(癌块)。这种异常团块,有时单凭医生用手触摸也难诊断,因此,还必须借助于一些特殊的器械检查,甚至还需要病理活检才能确诊。

治疗应对症,以中药为主,如:逍遥丸、乳癖消、乳腺康注射液等。

怀疑有恶变者,应予切除并做快速病检。

乳腺增生之预防

1.心理上的治疗非常重要,保持心情的舒畅、情绪的乐观是乳腺增生的最好防御武器。

2.改变饮食,遵循“低脂高纤”饮食原则,防止肥胖,少吃油炸食品。

3.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

4.多运动,防止肥胖,提高免疫力。

5.年轻女性禁止滥用避孕药及含雌激素美容用品。

6.乳腺增生的预防还要注意避免人流(人流会造成一段时间的内分泌失调,雌激素增高)。

7.产妇多喂母奶,能防患于未然。所以生二胎,对女性健康有好处。

8.高危人群要自我检查和定期复查。

乳腺肿瘤

多见为纤维腺瘤,约占75%。

病因

小叶内纤维细胞对雌激素的敏感性异常增高;

纤维细胞内雌激素受体的量和质的异常有关;

雌激素是本病发生的刺激因子。

临床表现

1.青年女性常见高发年龄20-25岁;

2.好发于外上象限,多为单发;

3.肿块光滑,质韧,增长慢,活动好;

4.多无自觉症状,月经周期对肿块大小无影响。

治疗

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方法;应将肿瘤连同其包膜整块切除,以包括周围少许正常组织为宜。

手术方式:可选择传统开放乳腺肿瘤切除手术或者乳腺肿瘤微创旋切手术。

预防乳腺肿瘤

1.饮食要有规律,少吃油炸、油腻的食物及反季节蔬果、快速催熟的禽畜。

2.控制饮食、保持适量的运动以避免肥胖。

3.慎用含雌激素类的保健品、美容化妆品、丰乳产品,少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4.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节奏。

5.少穿束胸或紧身衣,选用型号合适、柔软、透气、吸水性强的棉制文胸,睡眠时可去除文胸。

6.适度规律的性生活能促进乳房的血液循环,有利于女性乳房的健康。

7.进入青春期后,建议女性朋友坚持每月正确的乳房自查。

8.建议30岁以上的女性每年到乳腺专科进行一次体检,40岁以上的女性每半年请专科医生体检一次,有必要时可定期做乳腺B超和X线摄片检查。未绝经的女性朋友在月经干净后3~4天检查效果最佳。

9.正确对待乳腺疾病,发现乳房有肿块等问题时,应及时就诊,以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恶性肿瘤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98%。最新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地区乳腺癌发病率高于农村,且人口密度越高,发病率越高。对于小城市(人口50万以下),乳腺癌发病率约为30/10万;对于中等规模城市(人口50万-万),发病率为40/10万,而对于大城市(人口超过万人),发病率60/10万。

病因乳癌的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雌酮和雌二醇与乳房癌的发生直接相关;

2、乳房癌家族史;

3、月经初潮早于12岁,绝经年龄晚(>50岁),不孕和未哺乳,即雌激素持续时间较长;

4、部分乳房良性疾病恶变;

5、高脂饮食;

6、环境因素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7、人口老化,50-79岁组则出现显著的发病率上升,中老年女性仍为乳腺癌的高危人群。

临床表现

1.乳房肿块

1)早期:表现为患侧乳房无痛性、单发小肿块,无意发现。肿块多位于乳房外上象限。

2)晚期:a肿块固定;b卫星结节、铠甲胸;c皮肤溃破。

2.乳房外形变化

1)癌肿表面皮肤因皮内和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阻塞,皮肤出现“桔皮样”改变。

2)癌肿侵及Cooper韧带,表面皮肤凹陷,乳头内陷呈“酒窝征”。

3)乳头牵向癌肿方向。

3.乳头溢液

4.转移征象

1)淋巴转移多见侧腋窝转移。

2)血液转移晚期出现肺、骨、肝等转移。

乳腺癌的预防

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

主要是针对病因和增强机体抵抗乳腺癌能力的措施。由于目前对乳腺癌的发生机制尚缺乏真正的认识,故一级预防还处在探索阶段。

1.改变生活方式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中有许多是不可避免的,如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等。但也有许多因素是人为的,如饮食习惯等。尽管肥胖、高脂饮食增加癌的危险性目前未完全被证实,但通过对饮食等方面的调整,相信对乳腺癌的预防会起到一定作用。

1)在青春期,应适当控制脂肪的摄入量,限制大量地摄入肉类、蛋类、黄油、甜食等。增加新鲜蔬菜、水果、胡萝卜素的摄入量。适当增加体育活动,减少体内过量脂肪积累,保持较好的体形,延缓性成熟年龄,推迟月经初潮的时间,还有助于规则月经周期的建立。

2)青春期,特别再月经初潮来临的前夕,应避免不必要的放射线照射。

3)大力宣传和鼓励母乳喂养。母乳喂养不仅有益于婴儿的健康,还可降低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

4)更年期妇女应避免使用雌激素。在更年期综合征使用外源性雌激素治疗时,应严加控制药物用量和疗程。

5)更年期后,应多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减少过量热量摄入,减少体内多余的脂肪,使雌激素合成的过程达到最低程度。

6)积极治疗各种乳腺癌的癌前病变,如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小叶上皮高度增生等。

2.健康保健宣传乳腺癌的防治如同传染病的防治一样,进行有关乳腺癌知识的普及教育,将预防乳腺癌的知识普及到千家万户,激发广大妇女的自觉预防行为,使她们认识到减肥、保持理想体型,绝经后避免或少用含有雌激素的药物,少饮含有酒精的饮料,多参加社会活动和体育锻炼,避免或减少精神刺激,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等对乳腺癌的预防是十分重要的。

3.基因检测

乳腺癌相关基因在不断被发现(尤其是散发性乳乳腺癌),通过基因检测,易感基因突变者可以根据风险值个性化地安排自己的疾病筛查(即健康体检)的频率和深度!风险大,隔一小段时间就筛查,风险小呢,就多隔一段时间再筛查,——这也是“精准医学”的含义之一。

可进行基因检测的人群有:有乳腺癌家族史者,尤其是一级(母女、姐妹)直系亲属患有乳腺癌者,可明确自己的患病风险;乳腺增生性疾病及乳腺纤维瘤病史者;月经初潮年龄早(12岁)、月经紊乱、闭经年龄迟(54岁)、多次人工流产、未生育未哺乳或初产年龄大(35岁)者;吸烟、饮酒、工作压力大、活动量少、生活不规律、高脂饮食者;雌激素水平高者,如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类药物的人;所有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咨询
哪个医院白癜风能治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zigb.com/zcmbzz/123341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