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院乳腺保养培训专业知识分享干货
一、正常乳房的位置及形态
成年女子乳房一般饱满匀称,位于第二肋到第六肋之间柔韧而富有弹性的胸大肌和胸筋膜的表面。多成半球形,两侧基本对称,乳头位于乳房中央乳中线偏第四肋或第五肋间,乳头间距大于20cm,乳轴为3-5cm(即乳房垂直相对高度),乳房其底直径为10-12cm。由大小胸肌,乳腺腺体,脂肪韧带等结缔组织构成。
二、乳腺的结构
乳腺大约由15~20个腺叶组成,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每个腺叶分成若干腺小叶,每一腺小叶又由10~个腺泡组成。这些腺泡紧密地排列在小乳管周围,腺泡的开口与小乳管相连。多个小乳管汇集成小叶间乳管,多个小叶间乳管再进一步汇集成一根整个腺叶的乳腺导管,又名输乳管。输乳管共15~20根,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汇集于乳晕,开口于乳头,称为输乳孔。输乳管在乳头处较为狭窄,继之膨大为壶腹,称为输乳管窦,有储存乳汁的作用。乳腺导管开口处为复层鳞状上皮细胞,狭窄处为移形上皮,壶腹以下各级导管为双层柱状上皮或单层柱状上皮,终末导管近腺泡处为立方上皮,腺泡内衬立方上皮。
乳腺组织尚有一狭长部向腋窝突出,即为乳腺尾部。除乳晕部外,整个乳腺组织均有一层脂肪包绕,乳房大小与脂肪层的厚薄有关。脂肪囊中有不同走向的结缔组织纤维束,称枯贝氏韧带。它由腺体的基底部连接于皮肤或胸部浅筋膜和胸肌筋膜,形成分隔乳腺叶的墙壁和支柱,对乳腺位置有一定的固定作用。乳腺癌患者因其纤维束缩短,牵引皮肤向内凹陷,使局部皮肤呈现出橘皮样改变。
三、乳腺疾病——女性的头号杀手
乳房的健康一直困扰着许多女人,Size、形状、下垂、疼痛、肿胀......等等一系列问题,女人们尤为关心。乳腺疾病更是日趋年轻化,尤其是30岁以后的女性,更加应该注意自己的乳房健康。许多小问题如果不多加注意,就容易在不知不觉之间发展成严重的身体疾病。
据悉:乳腺疾病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持续增高,良性病变容易恶化。据统计乳腺恶性肿瘤近年来在妇女肿瘤的排行榜上跃居首位,成为女性健康头号杀手。乳房疾病的病因与卵巢功能、遗传因素、婚育哺乳、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性格特点、环境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同时也和内分泌失调、病毒因素及机体抗癌免疫功能低下、放射性损伤等密不可分;
四、乳腺疾病的常见种类
一般常见的乳腺疾病包括乳腺小叶增生、乳腺囊性增生、纤维腺瘤、乳腺炎、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等,其中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癌较为常见。
1、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据不完全调查统计约有70%~8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多见于25--45岁的女性。乳腺增生是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
乳腺增生的症状:
主要以乳房周期性疼痛为特征。起初为游漫性胀痛,触痛为乳房外上侧及中上部为明显,每月月经前疼痛加剧,行经后疼痛减退或消失。严重者经前经后均呈持续性疼痛。有时疼痛向腋部、肩背部、上肢等处放射。患者往往自述乳房内有肿块,而临床检查时却仅触及增厚的乳腺腺体。有极少数青春期单纯乳腺小叶增生2年左右可自愈,大多数患者则需治疗,千万别忍着。
可疑症状:
1)肿块:虽然这是乳腺癌的常见早期症状,但你不妨再摸摸看。如果肿块边界比较清楚、质地柔软、活动度好很可能是个良性的腺瘤;如果肿块会随着月经周期变化,那就是最常见的乳腺增生。这才可能是乳腺癌的肿块症状:质地较硬、和周围组织有粘连、不疼,而且伴有腋下、锁骨上、颈部淋巴结肿大。
2)疼痛:如果周期性疼痛是乳腺增生;如果疼痛持续存在,并靠近胸骨可能是胸壁的肋骨增生。这才可能是乳腺癌的疼痛症状:疼痛的同时发现肿块、乳头凹陷、皮肤橘皮样变等症状。
3)乳头溢液:如果乳头的分泌物只是浆液性或乳汁性的,很可能是乳腺导管扩张或者是脑部良性的垂体瘤。这才可能是乳腺癌症状的乳头溢液:乳头溢液呈血性。
2、乳腺囊性增生
乳腺囊性增生症又名乳腺囊肿病,囊肿性脱皮性乳腺上皮增生症。世界卫生组织统称“良性乳腺结构不良”。是乳腺小叶小管及末梢乳腺导管高度扩张而形成的囊肿性乳腺结构不良性病变。它与乳腺增生症的区别在于该病增生、不典型增生共存,存在恶变的危险,应视为癌前病变。囊性增生症完全为病理性,组织学改变不可逆。本病恶变的危险性较正常妇女增加2~4倍,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时与乳癌相混。其病变的导管及囊肿可发展成异型增生及癌变。据国内外资料统计,囊性增生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种乳腺病。而有相当一部分人因肿块小,自觉无任何不适。故未被人们重视。
乳腺囊性增生的症状:
乳腺囊肿的最初症状一般是乳腺肿物,单侧多见,位于乳晕区外的乳腺周边部位,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表面光滑,稍活动,触之囊性有轻度触痛,直径常在2~3cm,一般无腋区淋巴结肿大,年轻妇女在哺乳期或之后发现乳房边界较清的肿物,并主诉在哺乳期中曾患过乳腺炎,检查在乳晕区外的较边缘部位触到边界清楚,活动、表面光滑的肿物,应想到积乳囊肿的可能,借助B超检查可确诊,应注意与乳腺囊肿病、乳腺腺纤维瘤、乳癌相鉴别。
乳腺囊性增生病因病理:
1)病因: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明了。目前多认为与内分泌失调及精神因素有关。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是本病的重要原因。
2)病理:主要为乳腺间质的良性增生,增生可发生于腺管周围并伴有大小不等的囊肿形成;也可发生在腺管内而表现为上皮的乳头样增生,伴乳管囊性扩张。此外,尚有一种小叶实质增生的类型。
3、乳腺小叶增生
乳腺小叶增生是一种最为常见的非肿瘤、非炎症性的增生性病变,乳腺小叶增生是妇女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均占乳房疾病中的70%左右,可发生于青春期以后的任何年龄的妇女。我市某地曾对名妇女进行乳腺病普查,结果患乳腺小叶增生的人有43%。乳腺小叶增生症状病变是以腺体小叶和乳腺导管末梢扩张、增生和囊性改变为主的病理过程。
引起乳腺小叶增生的原因:
引起乳腺小叶增生的原因很多,但主要与内分泌失调或精神情志有密切关系。育龄期妇女的乳腺受卵巢内分泌所控制,一旦卵巢功能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情绪不稳定、心情不舒、过度劳累、性生活不和谐、生活环境变迁,或者过食含有激素的滋补品和长期使用含有激素成分的化妆品等等,均可影响人体内雌孕激素分泌的比例失调或分泌节律紊乱而引起乳腺组织增生。
乳腺小叶增生在临床上主要表现:
月经来潮前5—7天,乳房胀满疼痛,月经来潮乳房胀痛缓解,乃至消失,待下次月经来潮前又出现周期性的变化。
4、乳腺纤维腺瘤的症状表现
乳腺纤维腺瘤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乳房肿块,而且多数情况下,乳房肿块是本病的唯一症状。乳腺纤维腺瘤的肿块多为患者无意间发现,一般不伴有疼痛感,亦不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少部分病例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增生病共同存在,此时则可有经前乳房胀痛。
乳腺纤维腺瘤的肿块好发于乳房的外上象限。腺瘤常为单发,亦有多发者。腺瘤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以1~3cm者较为多见,亦有更小或更大者,偶可见巨大者。特别是巨大纤维腺瘤生长迅速,直径可达7cm以上,质地与单纯性乳腺癌相似。临床上要结合其它体征,仔细辨别,以免与乳腺癌相混淆。由于巨大纤维腺瘤在组织结构上乳腺分叶状囊肉瘤有相似之处,所以又称之为分叶状囊肉瘤的恶变前期病变。纤维腺瘤手术后多易复发,表面光滑,质地坚韧,边界清楚,与皮肤和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度大,触之有滑动感。腋下淋巴结无肿大。腺瘤多无痛感,亦无触痛。其大小性状一般不随月经周期而变化。肿块通常生长缓慢,可以数年无变化,但在妊娠哺乳期可迅速增大,个别的可于此时发生肉瘤变。
5、乳腺炎
乳腺炎又称乳痈,外因产后哺乳,乳头破损,风毒之邪入络,内为厥阴之气不行,阳经热熏蒸肝郁于胃热相互影响而成,乳汁淤积,乳络阻塞,气血淤滞、故见乳房局部肿胀结块,气血淤滞经络阻隔,不通则痛,故见乳房疼痛;郁久化热,故见肤色红、皮温高;化热酿毒,热胜肉腐,肉腐成脓,而成乳痈。
乳腺炎症状:
初起乳房肿胀、疼痛,肿块压痛,表面红肿,发热;如继续发展,则症状加重,乳房搏动性疼痛。严重者伴有高烧,寒战,乳房肿痛明显,局部皮肤红肿,有硬结、压痛,患侧腑下淋巴结肿大,压痛。炎症在数天内软化,形成乳房肿,有波动感,脓肿深的皮肤发红及波动感不明显。本病的临床特点为发病急,可伴有发热、畏寒,病侧乳房红肿热痛,出现硬块,最后形成脓肿等。
早期:起初有乳头皲裂,哺乳时感觉乳头刺痛,伴有乳汁淤积不畅或结块,有时可有一二个乳管阻塞不通,继而乳房局部肿胀疼痛,结块或有伴压痛,皮色不红或微红,皮肤不热或微热,全身症状不明显或伴有全身感觉不适,可有恶寒发热。
成脓期:患乳肿块不消或逐渐增大,皮肤红肿歆热,局部疼痛加重,如鸡啄样或搏动性疼痛处拒按,伴高热不退,同侧腋淋巴结肿大压痛,此时肿块中央渐软,按之有波动应指感,查血象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局部穿刺抽吸有脓。
溃后期:溃后脓出不畅,肿热不消,疼痛不减,身热不退,而形成袋脓或传囊乳痛,乳腺炎成脓期失于治疗,未能及时控制毒势,以致毒邪扩散,极易引起并发症,如急性淋巴结炎、脓毒败血症。
6、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症状
导管内乳头状瘤是发生于导管上皮的良性乳头状瘤。根据病灶的多少或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大导管内乳头状瘤,发生于输乳管壶部内和多发性导管内乳头状瘤,多发生在中、小导管内。导内乳头状瘤临床上常与囊性增生病、导管扩张综合征、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乳头状癌相混淆,要综合分析,仔细辨证而确定。本病以经产后妇女多见,尤以40至50岁者多发,多在患侧外上象限有多个结节、颗粒成串珠状,边界不清,质地不均,部分有溢液症状,也有部分无溢液者,溢液呈血样、黄水样、咖啡样。本病恶变可达5~10%,被称之为“癌前期病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导管内乳头状瘤以乳头溢液为主要的临床表现(本病病灶不同,表现症状各一):
1)单发性大导管内乳头状瘤可在乳晕下或乳晕边缘部位长约1cm的索状肿块或枣核大小的结节由于肿瘤所在的导管内积血积液,按压肿块即有血样、奶样或咖啡样分泌物从乳头溢出,但溢液口固定。
2)多发性中、小导管内乳头状瘤源于间歇性自发溢液,或挤压、碰撞后溢液。多数患者发现在内衣上留下棕黄色的污迹就诊发现的。溢液排出,瘤体变小,疼痛不明显,偶尔有压痛、隐痛,该证恶变少见。
导管内乳头状瘤,中医称之为“乳衄”,是由于忧思过度,肝脾两伤,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瘀血阻络到局部肿块。肝气郁久化热,热久化火,肝火亢盛,肝不藏血,脾气受损,脾不统血,血失统藏,迫血妄行而导致。
7、乳腺癌症
1)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虽然在乳房部尚未能够触摸到明确的肿块,但常有局部不适感,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有时会感到一侧乳房轻度疼痛不适,或一侧肩背部发沉、酸胀不适,甚至牵及该侧的上臂。
2)早期乳房内可触及蚕豆大小的肿块,较硬,可活动。一般无明显疼痛,少数有阵发性隐痛、钝痛或刺痛。
3)乳腺外形改变:可见肿块处皮肤隆起,有的局部皮肤呈橘皮状,甚至水肿、变色、湿疹样改变等。
4)乳头近中央伴有乳头回缩。乳房皮肤有轻度的凹陷(医学上叫做“酒窝症”),乳头糜烂、乳头不对称,或乳房的皮肤有增厚变粗、毛孔增大现象(医学上叫做“橘皮症”)。
5)乳头溢液:对溢液呈血性、浆液血性时应特别注意作进一步检查。
6)区域淋巴结肿大,以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最多见。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者已属晚期。
提醒:由于乳房体积小,暴露在雌激素下作用面积也小,因此乳房偏小的人士相对不易得此病,但也不乏这样的病例,只有丰满的人才会得乳腺癌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如发现变化,还是应尽早去检查。
胸部按摩手法视频
美容养生专业书籍推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zigb.com/zcmbzl/123346540.html
- 上一篇文章: 胸部长肿块是乳腺癌吗这种癌症,全球发病数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