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少见病之乳腺结核二
窦道型乳腺结核表现为低回声或不均匀回声,部分形态呈“火山口”样表现,“火山口”近皮肤侧,病程均超过12个月,我们推测乳腺结核窦道发生率与病程相关,因机体免疫力低下等原因病灶长期存在,又因结核杆菌病理特性易发生坏死导致结核性脓肿形成,逐渐向皮肤延伸,皮肤表面破溃后脓液流出。
Sklair-Levy认为当发现乳腺结节伴皮肤增厚,窦道形成时可高度提示乳腺结核。一项研究认为乳腺结节伴有窦道形成时,即使在涂片或组织学检查中未发现结核杆菌,也要高度怀疑乳腺结核.但乳腺结核的窦道发生率并不高,据文献报道34–39%乳腺结核患者可见皮肤表面窦道开口.我们研究结果认为窦道型乳腺结核占研究组的25.7%,伴有皮肤增厚,表面的色素沉着,流脓等改变,均经皮肤破溃处脓液涂片病理证实乳腺结核。
乳腺结核---窦道型
乳腺腺体层内见低回声或混合回声病灶,回声不均匀,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可呈倒“T”型、“L”型、“Y”型或“火山样”,病灶皮肤侧可见条状低回声穿透皮肤层形成窦道。有时在窦道内可见强回声的钙化灶。常在病灶边缘见点状彩色血流信号,有时窦道内形成结核性肉芽肿时可有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
图示乳腺腺体层内见混合回声病灶,已穿透皮肤组织(箭头);
图示病灶周边见点状彩色血流信号;
图示乳腺腺体层内见低回声病灶,形态不规则,向前突破皮肤层,与体表相通;
图示乳腺腺体层内见低回声病灶,向体表的不同方向突破皮肤层,形成多个窦道(箭头);
图示同一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六个月后复查,窦道缩小(箭头);
图示左乳腺腺体层内低回声病灶,呈“火山样”穿透皮肤层(箭头);
图示结节边缘见点状彩色血流信号;
图示左乳皮肤破溃,窦道形成,窦道口可见淡黄色脓液(箭头)。图示乳腺腺体层内见倒“T”形低回声病灶,突破皮肤层(箭头);
图示窦道内见强回声的钙化灶(箭头),病灶内可见条状彩色血流信号。
乳腺结核的相关内容敬请白癜风是否传染白癜风怎么引起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zigb.com/zcmbzl/123334304.html
- 上一篇文章: 婚前隆胸导致乳腺脓肿,结果生完孩子喂奶成
- 下一篇文章: 名科名医枣庄市立医院乳腺甲状腺诊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