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牙痛为口腔疾患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大多由牙龈炎和牙周炎、龋齿(蛀牙)或折裂牙而导致牙髓(牙神经)感染所引起的。是由于不注意口腔卫生,牙齿受到牙齿周围食物残渣、细菌等物结成的软质的牙垢和硬质的牙石所致的长期刺激,及不正确的刷牙习惯,维生素缺乏等原因所造成。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牙痛的原因,首先为大家科普一下牙齿的基本结构,见下图:

“牙齿由牙釉质,牙骨质,牙本质,髓腔,以及髓腔内的牙神经构成。而我们最常见牙痛的原因多与牙髓腔内的牙神经有关,很多原因是牙神经虽在的牙髓腔暴露外界,受到物理化学,细菌等因素刺激,使牙髓发生炎症时产生剧痛。

1

智齿冠周炎

智齿一般在16~25岁间萌出,其引起的疼痛多发生在年轻人中,与精神状态等多因素有关,工作压力大常引起冠周炎。

智齿疼痛轻则疼痛影响进食,重则张口受限,并且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一般智齿疼痛临床治疗以局部冲洗以去除智齿与相邻牙之前以及与覆盖在其上方的牙龈直接的食物残渣,并全身使用抗生素,待炎症消退,及时拔出智齿,以防止复发。

2

智齿拔出后可能产生的牙痛

为什么智齿都拔掉了,咋还疼呢?而且这次疼痛比上次还要厉害,夜里都睡不着觉,更别提吃饭了。

智齿拔出后,由于手术反应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疼痛反应,但配合止疼片和抗生素,一般症状都可忍受。智齿阻生后,长期可引起智齿前方的磨牙发生龋齿,如下图所示,智齿拔出后,一般医生会建议牙体牙髓内科补牙,但是呢,由于龋齿过大,接近牙神经,当智齿拔出后,反而把这个龋洞暴露在外面,当喝水吃饭等食物进一步刺激,发生了牙髓的炎症。表现为夜间疼痛,进食冷热水疼痛,自发性的疼痛。

3

龋齿(蛀牙)引起的敏感、疼痛

龋病俗称虫牙、蛀牙,是细菌性疾病,不是牙齿里有虫子,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形成龋洞,终至牙冠完全破坏消失,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牙齿丧失。龋病特点是发病率高,分布广,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

如上图所示:一般浅龋,中龋不引起明显的疼痛,可能会出现进食冷热水敏感,深龋可能会出现进食的时候短暂性的疼痛,但可以缓解。如果发生到牙髓炎或者根尖炎则出现不同程度自发疼痛,夜间痛,甚至面部肿胀,此时如果不及时就诊,仅靠消炎止疼片维持,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拔牙,造成牙齿的缺失。

4

牙周炎

牙周炎主要是由局部因素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发病年龄以35岁以后较为多见。如龈炎未能及时治疗,炎症可由牙龈向深层扩散到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而发展为牙周炎。由于早期多无明显自觉症状而易被忽视,待有症状时已较严重,甚至已不能保留牙齿。

当机体抵抗力降低,可形成牙周脓肿,是牙周炎发展到晚期,出现深牙周袋的一个常见的伴发症状。此时牙龈突起,发红肿胀,表面光亮;牙齿松动度增加,有叩痛;患者伴有局部剧烈跳痛。同时,患者可有体温升高、全身不适,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等症状。

治疗

1.可作龈上洁治术或龈下刮治术,必要时调整咬合、除食物嵌塞和纠正不良修复体等。2.牙周袋溢脓时,可用1%~3%过氧化氢液冲洗,袋内置10%碘合剂或螺旋霉素、灭滴灵等药膜。在去除局部因素后,较浅的牙周袋可用碘酚液烧灼;较深的牙周袋需作牙周手术,以消除牙周炎。牙周袋深达根尖、牙齿松动明显时,可考虑拔除。3.松牙固定牙齿仍松动者,可作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牙周夹板以固定松动的牙齿。4.牙周脓肿的处理脓肿已局限时,可切开引流。牙周袋也应同时作冲洗、上药膜或碘甘油等。

了解更多牙科问题可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zigb.com/zcmbwh/123346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