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acutemastitis)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病人多是产后哺乳的妇女,尤以初产妇更为多见,往往发生在产后3~4周。

病因

急性乳腺炎的发病,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1.乳汁淤积乳汁是理想的培养基,乳汁淤积将有利于入侵细菌的生长繁殖。

2.细菌人侵乳头破损或皲裂,使细菌沿淋巴管入侵是感染的主要途径。细菌也可直接侵入乳管,上行至腺小叶而致感染。多数发生于初产妇,缺乏哺乳的经验。也可发生于断奶时,6个月以后的婴儿已长牙,易致乳头损伤。

临床表现

病人感觉乳房疼痛、局部红肿、发热。随着炎症发展,病人可有寒战、高热、脉搏加快,常有患侧淋巴结肿大、压痛,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局部表现可有个体差异,应用抗菌药治疗的病人,局部症状可被掩盖。一般起初呈蜂窝织炎样表现,数天后可形成脓肿,脓肿可以是单房或多房性。脓肿可向外溃破,深部脓肿还可穿至乳房与胸肌间的疏松组织中,形成乳房后脓肿(retromammaryabscess)。感染严重者,可并发脓毒症。

治疗

原则是消除感染、排空乳汁。早期呈蜂窝织炎表现时不宜手术,但脓肿形成后仍仅以抗菌药治疗,则可致更多的乳腺组织受破坏。应在压痛最明显的炎症区进行穿刺,抽到脓液表示脓肿已形成,脓液应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呈蜂窝织炎表现而未形成脓肿之前,应用抗菌药可获得良好的结果。因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不必等待细菌培养的结果,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如治疗后病情无明显改善,则应重复穿刺以证明有无脓肿形成,以后根据细菌培养结果指导选用抗菌药。抗菌药物可被分泌至乳汁,因此如四环素、氨基糖苷类、磺胺药和甲硝唑等药物应避免使用,因其能影响婴儿,而以应用青霉素、头孢菌素和红霉素为安全。

中药治疗可用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药物。

脓肿形成后,主要治疗措施是及时作脓肿切开引流。一般不停止哺乳,因停止哺乳不仅影响婴儿的喂养,且提供了乳汁淤积的机会。但患侧乳房应停止哺乳,并以吸乳器吸尽乳汁,促使乳汁通畅排出,局部热敷以利早期炎症的消散。若感染严重或脓肿引流后并发乳瘘,应停止哺乳。

预防

关键在于避免乳汁淤积,防止乳头损伤,并保持其清洁。应加强孕期卫生宣教,指导产妇经常用温水、肥皂洗净两侧乳头。如有乳头内陷,可经常挤捏、提拉矫正之。要养成定时哺乳、婴儿不含乳头而睡等良好习惯。每次哺乳应将乳汁排空,如有淤积,可按摩或用吸乳器排尽乳汁。哺乳后应清洗乳头。乳头有破损或皲裂要及时治疗。注意婴儿口腔卫生。

供稿:外科编辑:信息科审核:营销组/院办

往期回顾

镇安县妇幼保健院名医风采特辑(一)——突出贡献医师镇安县妇幼保健院名医风采特辑(二)——常青树医师、优秀医务工作者、敬业奉献医师镇安县妇幼保健院名医风采特辑(三)——优秀科主任镇安县妇幼保健院名医风采特辑(四)——优秀科室副主任镇安县妇幼保健院唱响《我和我的祖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zigb.com/zcmbwh/123345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