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的王先生,被肛周疼痛不适,排气排便困难整整折磨近10年,医院均诊断为肛周脓肿,曾行多次手术治疗,治疗后效果不明显,治疗期间症状反复复发。近日症状加重,即将承受不住痛苦的王先生慕名前来找到哈尔滨医院普外四科高主任,高主任详细询问既往病史及症状查体后给予缜密的治疗计划。

详细询问病史后了解到王先生09年出现肛周不适伴便中带血,排气排便困难,就医院后诊断为肛周脓肿,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治疗,14年肛周疼痛及排便困难再次出现,再次就医院后再次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肛瘘挂线术,术后病理汇报:肛周皮下纤维组织瘤样增生,今年1月份症状再次出现及加重,再次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一个月王先生再次出现排便疼痛,肛周疼痛,直肠指诊探查距肛门缘5cm,7点钟-11点钟方位可触及4cm*4cm大小肿物,质地硬,活动度差。

高主任详细了解病情后,告知患者及家属需行穿刺活检明确病因及病理,穿刺活检回报为:(肛周)间叶组织来源于肿瘤,结合免疫组化符合胃肠道间质瘤,高主任告知患者及家属找回14年手术病理切医院病理科会诊回报为:(肛周)间叶源性肿瘤,经各级医师研讨后考虑为直肠肛管间质瘤反复复发,完善相关术前检查,高主任给予实施直肠肛管间质瘤切除治疗,术后病理回报:

(肛管)梭形细胞肿瘤,结合免疫组化符合胃肠道间质瘤,梭行细胞型,危险度分级:高级。免疫组化:CD34(+),CD(+),S-(-),SMA(-),Dog-1(+),Ki-67(30%),SOX-10(-),患者术后3日排气排便正常,进食正常,术后二周顺利出院。

图1为术中切除标本

图2为术后大病理

高梅鷟主任介绍:GISTs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3%,估计年发病率约为1~2/00,多发于中老年患者,40岁以下患者少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大部分GISTs发生于胃(50~70%)和小肠(20~30%),结直肠约占10~20%,食道占0~6%,肠系膜,网膜及腹腔后罕见,在肛管发生的尤为罕见,通过这个病例我们要警惕肛周反复发作的疾病,不能仅满足于,痔,肛周脓肿或是瘘的诊断,一定要注意有无肿瘤的可能。GISTs免疫组化研究表明CD(c-kit)和CD34为其重要标志物,本病例CD(c-kit)和CD34均为阳性,术后可以口服靶向药物治疗。(伊马替尼(Imatinib)化疗。伊马替尼是c-kit激酶活性抑制剂)能取得较好的预后。

本病例为间质瘤罕见于肛管发作报道

张扬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目标
CCTV品牌影响力采访刘云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zigb.com/zcmbwh/123342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