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乳腺增生性疾病

1、临床与病理

多见于30-50岁女性,常见症状为乳房肿痛或乳腺内多发性肿块,症状常与月经周期有关,月经前期症状加重,经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影像检查时间很重要,一般在月经后1周进行为佳。病理为一类似乳腺组织增生和退变为特征的改变,伴有上皮和结缔组织异常组合,与激素分泌失调有关,是一组综合症。

  MR特点

平扫:T1WI上增生的导管腺体组织表现为低或中等信号,T2WI上信号强度主要依赖于增生组织内含水量;当导管、腺泡扩张严重,分泌物潴留时可成囊肿,常为多发,大小不等,当囊肿有破裂或感染时囊壁可有强化(图10-4-1)。

动态增强:表现为多发或弥漫性斑点或片状轻至中度的渐进性强化,随时间的延长强化程度和强化范围逐渐增高和扩大。

  讨论

乳腺增生性疾病的影像诊断应密切结合患者年龄、症状、体征、生育史及月经情况等。部分增生病人患者可为多种成分,区分困难时可通常为增生病。MR动态增强检查证实性病变多表现为区域性、多发区域性或弥漫性分布的斑点或片状缓慢渐进强化,随时间的延长,强化程度和强化范围逐渐增高和扩大。

  鉴别诊断

与浸润型乳腺癌或慢性炎症性病变鉴别。局灶性增生通常无血供增加、皮肤增厚及毛刺等恶性征象,如X线上有钙化,亦多散在,而不同于乳腺癌那样密集,且增强多为双侧性。动态增强MR检查有助于两者鉴别,局限性乳腺增生呈渐进强化且强化范围逐渐扩大,而浸润性乳腺癌的信号强度则呈快速明显增高且快速降低的特征。

二、乳腺脓肿

  临床与病理

乳腺脓肿可发生于产后哺乳期妇女,也可发生于非产后哺乳期妇女。可由乳腺炎性形成,少数来自囊肿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常无急性过程,患者往往以乳腺肿块就诊。

  MR特点:乳腺囊肿MR具有特征性表现

平扫: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边界清晰或部分边界清晰,脓肿壁在T1WI呈环状不规则或规则的中等或略高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中等信号或高信号,壁较厚。

增强:囊肿壁呈厚薄均匀环形强化,脓肿中心坏死部分及周围水肿无强化。脓肿周围可出现子脓肿,对诊断帮助较大。

  讨论

典型乳腺脓肿在MR上具有较特征性表现,脓肿壁较厚且厚度大致均匀,增强后环形强化,并多少表现为延迟强化,中心为强化的低信号强化。中心脓腔扩散受限明显加重。

  鉴别诊断

  良性肿瘤或囊肿:乳腺脓肿MR具有特异性,脓肿壁较厚,增强后环形强化,中心为无强化的低信号。DWI脓液ADC值较低,而囊肿ADC值较高。

  肿块型乳腺癌: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增强为快进快出;脓肿呈环形强化,壁厚,中心为无强化的低信号强化区。

三、乳腺脂肪坏死

  临床与病理

常为外伤或医源性损伤导致局部脂肪细胞坏死液化后引起的非化脓性无菌性炎症。中老年女性多见,约一半有外伤(轻微)。病变常位于乳腺表浅部分的脂肪内。临床表现为最初病变处皮肤呈黄色瘀斑,随病情进展,局部出现肿块,界限不清,有压痛,与周围组织可有粘连。

  MR特点

脂肪坏死发生在表浅部位脂肪层时易诊断,发生深部是易误诊为乳腺癌。病变形态不规则,在T1WI呈低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内部信号不均匀。动态增强新鲜性的脂肪坏死可呈快速显著强化,与恶性肿瘤鉴别困难,后期纤维化后,呈延迟缓慢强化。

  讨论

乳腺脂肪坏死典型病例多有外伤、手术或炎症史,病变在浅表部位的脂肪层内。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应结合临床病史及多种影像检查方法,最后确诊需要病理。

  鉴别诊断

对应无明显外伤史且又发生在较深部位的脂肪坏死与乳腺癌鉴别困难。早期动态曲线两者鉴别困难。病变后期纤维化后,其强化方式与乳腺癌不同。

四、乳腺术后瘢痕

1、临床与病理

乳腺手术后修复的早期过程为术后几周至几个月,以渗出性病变、出血和水肿为主。术后修复的晚期过程为术后几个月至几年,胶原结缔组织逐渐形成瘢痕,痕组织多在术后6-18个月形成。

2、MR特点

MR动态增强检查,术后修复早期的表现可类似乳腺癌,而陈旧性瘢痕通常无强化或仅呈轻度强化。

3、讨论:乳腺术后或活检后MR表现取决于手术创伤后的修复过程及时间。

4、鉴别诊断:结合临床手术或活检病史,MR可对大多数乳腺手术后瘢痕做出正确诊断。

五、积乳囊肿

  临床与病理

形成与妊娠及哺乳有关,在泌乳期因输乳管排乳不畅或发生阻塞,引起乳汁淤积而形成。内容物为乳汁或乳酪样物,囊壁从内向外由坏死层、圆细胞浸润层及结缔组织层组成,并可见到一支或树支闭塞的导管。

  MR特点

积乳囊肿内水分含量较多时呈典型水样液体信号。如乳囊肿内脂肪、蛋白或脂质含量较高,在T1WI和T2WI则均表现为高信号。增强囊壁可见轻中度强化。

  讨论

除影像学表现外,结合临床很重要,形态学表现具有良性肿瘤特征。MR信号取决于积乳囊肿内容物成分。

六、肉芽肿性乳腺炎

1、临床与病理

是乳腺的非干酪样坏死局限于小叶的肉芽肿性病变,类似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组织中找不到病原菌,抗生素治疗无效,激素治疗有效。病理为以小叶为中心,叶内有多种炎性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常可见微脓肿。好发生育期及经产妇。临床以乳腺肿块就诊,无或轻微症状,肿块质地硬韧,边界不清,常于皮肤或周围组织粘连,可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在钼靶上易误诊为乳腺癌。

2、MR特点

MR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为乳腺癌或一般炎症。可呈段性分布不均匀强化,其内伴多发环形脓肿形成。动态增强曲线类型呈良性特征。

3、鉴别诊断

乳腺癌:与乳腺癌特别是导管原位癌鉴别困难,表现为段性分布强化的乳腺癌尤其是导管原位癌X线常可见多发细小恶性钙化。

细菌感染性乳腺炎:鉴别主要靠临床表现,表现为乳房肿胀、疼痛等不同程度的感染性中毒症状,抗感染后炎症消退,肿块缩小。肉芽肿性炎症抗炎效果不明显。

往期精彩回顾

丨点击→丨新乡医学影像







































北京中科白癜风
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zigb.com/zcmbzz/123342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