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症状 http://m.39.net/pf/a_4834283.html

甲状腺结节患者“有福了”,这张名方逍遥散加减后,竟然对甲状腺结节这么有效,今天就给大家举一个病例。

但在此之前,你知道,结节的产生和什么有关么?

很多结节患者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特别爱生气。

所以说,这个气结就是导致结节产生的核心原因之一。

中医将肝脏比喻成“相当于一个国家的将军,将军主管军队,是力量的象征。

清代医学家周学海在《读医随笔》中云:“医者善于调肝,乃善治百病。”

表明肝在甲状腺结节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这是由于人体内气机的升降以及气血津液的运行与输布均有赖于肝的疏泄功能。

如《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云:“木之性主乎疏泄,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心脉得畅。”

中医学认为:肝木调达,疏泄有度,气机通畅,有形之邪无所生,瘦病之源无所成。

《太平圣惠方》中记载:“夫瘿之初起,由人忧恚气逆,蕴蓄所成也。”

这表明癭病最常见的致病因素乃是情志失常。

甲状腺结节始动于肝,累及脾胃,终致肝郁脾虚之证。

这类病人经常出现急躁易怒、情绪不畅、两胁胀痛、乳房胀痛、腹部疼痛等症状。典型表现是腹胀、腹痛、腹部不适,并且气短、乏力、面色苍白、面色萎黄。

中医学谓脾居中焦,中央土以灌四傍,脾胃的生理功能依赖于肝之疏泄有度。

木郁而不达,克其脾土,脾胃受损,痰湿萌生,阻碍气机,逐生气滞、血瘀之弊。

气、痰、瘀三者搏结于颈前喉结引发瘿病之患。

故清●吴谦在《医宗金鉴》中写到:“脾主肌肉,郁结伤脾,肌肉浅薄,土气不行,逆于肉里,致生肉瘿。”

可见,瘿病与肝脾密切相关。

针对本病的核心病机:肝郁气滞、脾失健运,那治疗就应从肝脾入手,采用疏肝健脾之法,使肝气疏、脾气健、气血畅.痰湿化,则结节自消矣。

接下来看一个病例:

患者段女士,45岁。

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当时无任何症状,就没有进行治疗。

近日情绪波动时自觉颈部胀痛不适,然后就找到了我。

自诉近2周以来胸胁部胀闷不适、心烦,失眠,以入睡困难为主。

自感咽部有痰,量少,难以咳出,情绪激动时颈部胀憋不适加重,神疲乏力,饮食欠佳,小便正常,大便稀。

查体:触诊甲状腺肿块,表面光滑,质地较硬,无压痛,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

查甲功全项未见明显异常,颈部淋巴结也未见肿大。

甲状腺超声提示:

左侧多发结节,较大者为11mmX7mm,边界清晰,右侧单发,约为5mmX2mm。

诊断:癭病,证型:肝郁脾虚痰凝证。

治则:疏肝解郁,健脾化痰。

投以逍遥散加减,具体处方就不写了,因为不同的病症需要辩证用药,再者也是为了大家的安全着想,切莫自己给自己乱开方子。

共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并嘱患者忌辛辣刺激饮食,舒畅情志,预防感冒,睡眠充足。

二诊:

自诉胸胁胀闷不适减轻,情绪改善,颈前胀憋不适缓解,但还是睡眠质量差,多梦易醒,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

效不更法,在前方基础上加另外两味药,共14剂。

三诊:

患者自诉胸胁部胀闷不适已基本改善,情绪稳定,睡眠尚可,颈部未有不适,无咳嗽、咳痰,口干,夜间尤甚,小便正常,大便偏干。

查体:触诊颈部结节变软缩小,舌质红,苔薄白,脉象弦细。

患者连续服药3个月,结节显著缩小。

复查甲功及甲状腺彩超:

甲功未见异常,甲状腺彩超体示左侧低回声结节,大小约为5mmX3mm,边界清晰,右侧未探及结节。

继续服药2个月后,甲状腺彩超提示双侧甲状腺质地不均匀,左侧结节消失。门诊随访至今,未见结节复发。

该患者辨证为肝郁脾虚痰凝证,系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故胸胁部胀闷不适,肝郁化火,火热扰心,故心烦,失眠,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故神疲乏力、饮食欠佳,

脾虚运化无力,水液停聚而为痰,肝气上逆,挟痰夹于颈部,故发为结节。

这个方子用逍遥散加减,使肝气疏泄,脾气健运,气血畅达,则痰消结散,故临床疗效显著。

当然,这个方子的加减是针对这个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配伍的,如果你同样是有结节问题,请不要直接拿来直接就用,需要辩证过后,才可以对症治疗。

如果你有什么想法,我们可以相互交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zigb.com/zcmbzl/123348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