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为甲冲在抗疫一线的逆行英雄
中医白癜风医院 http://www.paisufa.com/Special/zybdf/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
岁末年初的西安
疫情骤然来袭
全民积极战“疫”
白衣为甲、舍生忘死的医务工作者
闻令即动、勇挑重担的党员干部
不惧艰险、日夜辛劳的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
主动请缨、无私奉献的志愿者
有大局观、有爱心的普通市民……
无数平凡的人,做着“不平凡”的事
成为暗夜里的追光者,守护着万家灯火
长安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走进居民家中,对新生婴儿进行家庭访视。
凡人微光,星火成炬。在这场共同抗疫的战斗中,万西安人团结一心、守望相助,舍“小家”为“大家”,用“小我”聚“大爱”,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伟大抗疫精神,以超乎寻常的坚韧点亮城市之光。全民抗疫,每一分努力都不可或缺,每一种奉献都弥足珍贵,每一个人都了不起。即日起,本报开设“同心抗疫人民就是英雄”专栏,讲述感人肺腑的抗疫故事,记录我们在困境中是如何奋力搏击,在风雨里是怎样并肩前行的。同舟共济,众志成城,这是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的热血信条,也将成为难以忘却的西安记忆。
“大家都在为防疫拼尽全力,我是医生,更应该冲锋在前。”
“采样速度再快一点,就能快一点切断传染源。”
“不管什么情况,病一定要治!”
“不要怕,有阿姨在,你很快就会好的!”
……
自本轮疫情出现后,在西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有一群人,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甚至看不清他们被护具遮住的面庞,但白色的外衣、坚定的目光和拼尽全力的样子都在告诉大家:别担心,有“白衣战士”在守护你的健康。
医院
在多种角色间转换的“铠甲勇士”
1月10日早上7时许,李翠翠和同事医院的隔离病房,把一碗碗腊八粥送到患者手中。“腊八节快乐!腊八过了就是年,大家很快就可以好起来回家过年了。”大家一起给患者送上祝福。
送完粥李翠翠和同事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查看体温、血氧饱和度、血压等生命体征,再同患者一一确认有无咳嗽咳痰、胸闷气促、味嗅觉减退等症状。“全都看完,一般都到中午了。”记者采访时,李翠翠的嗓子已经有些沙哑了,她说平时喝水太少,有点说不出话来。
李医院手术麻醉一科的副护士长,年研究医院。9年的一线工作经历,让李翠翠有了丰富的经验。西安本轮疫情突发以后,她积极请战到一线。1月5日凌晨5:30,医院第二批医疗队的领队,她带领50位护理人员医院支援,当天下午就进入病区工作。病人要照顾、病房的垃圾要清理、病人的情绪要疏导……李翠翠说,进入病区后她和同事每天在多种角色间转换,有时是医护,有时是清洁工,有时又是心理辅导师,有时还是广场舞领舞,大家都戏称自己为“铠甲勇士”。
对于“铠甲勇士”这个身份,李翠翠觉得很自豪,而且最值得开心的是,她这条路上并不孤单,有太多的“铠甲勇士”和她一起努力。
核酸采样点
全民抗疫没有人是旁观者
1月10日,西风4级,天色刚刚破晓,医院肿瘤科护士呼盼盼就已穿好防护服,和志愿者两人一组,在小区的核酸采样点上等待了。随着疫情阻击战的节节胜利,呼盼盼今天的采集对象是保障民生的商户、社区和物业的一线工作人员。
需要采集核酸的人们陆陆续续赶来,但呼盼盼的工作不像前几天那样忙乱,面屏没有起雾,她可以清楚地看见树叶在风中摇曳。呼盼盼心想,这样真好,不像前段时间,做核酸采样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一做就是一整天。
在零度以下的低温里露天采集,医护人员的双手都被冻僵了,但仍严格遵守“一人一物一消毒”的要求,每采集完一个样本,就用酒精进行手消。酒精挥发时带来的刺骨寒意,直钻心底,大家只能靠一遍遍搓手来获取一丝暖意。
10日当天来做核酸采样的人少了,呼盼盼想,疫情应该也快结束了吧。“你好,我是门口商户,通知来核酸采样。”来的是一家三口,还有个小孩,呼盼盼随风飘荡的思绪被拉了回来,“阿姨轻轻地,你把口罩拉下来。”“啊……”孩子努力地张开小嘴巴,没有闪躲,也没有哭闹,还对呼盼盼调皮地笑了笑。得知宝宝还不到两岁时,呼盼盼不禁感慨,在这场和病毒的较量中,全民抗疫不是一句空话,从小到襁褓中的婴儿到年过耄耋的老人,没有人是旁观者,这也正是西安能取得阶段性抗疫成果的原因所在。
社区卫生中心
不管克服多少困难都要给居民做好服务
1月8日,长安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惠晓雪穿上防护服,带上黄疸仪等检查设备,走进了红专南路社区。“年12月29日一位产妇刚生了孩子,这几天我们电话咨询的时候明显感觉她有些焦虑,担心孩子的黄疸问题。”惠晓雪说。惠晓雪是社区卫生中心的家庭医生,跟她一起上门的还有一名护士和一位公共卫生工作人员。此前他们要定期上门为社区居民进行家庭医生服务,但全市小区(村)实行封闭式管理后,上门服务成了问题。居民赵女士生完孩子后,惠晓雪只能在电话中了解其情况,并进行产后指导。
1月7日,我市发布《关于保障疫情防控期间有序就医的通告》,全市7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乡镇卫生院全面开诊,逐步恢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知一下发,惠晓雪马上和赵女士约了时间。8日一早,和小区物业协调好后,惠晓雪就和同事到了赵女士家里,对产妇和婴儿进行家庭访视。
给宝宝测量体重和头围,查看黄疸,听心肺、看皮肤,询问宝宝的出生情况并记录0-6岁健康服务记录表;给赵女士测体温、测血压,询问大小便情况,观察情绪变化,了解乳房泌乳是否通畅有无硬结,讲解婴儿护理喂养知识……“这几天着急死了,看着孩子脸色不好,不知道怎么办,多亏了你们啊。”上门服务结束时,赵女士感慨着,她说,没有想到在特殊时期下,医护人员还能上门为她服务。
据了解,1月7日起,雁塔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面开诊,为辖区居民提供常见病、慢性病管理、家庭签约服务、健康教育宣传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以满足居民基本医疗健康服务需求。除此之外,雁塔区还成立了医疗救助队,开展送医上门服务。为尽力满足疫情防控期间人民正常的就医需求,在做好安全防护的前提下,雁塔区配置急救箱、核酸采样物资,组织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了19支临时医疗救助队,为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基本诊疗、居家护理、上门送药等服务。1月7日以来,已累计开展了52次送医上门服务。“防疫和群众身体健康一样重要,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不管克服多少困难,我们都要给居民做好服务。”惠晓雪说。
穿上防护服,他们挑战着身体的极限;走进病房,他们是患者坚强的后盾。虽然都是普通人,但穿上“白色铠甲”的那一刻,他们就成为了“战士”,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斗争,不离不弃,守护人民生命安全。
医院急诊科
24小时待命保障患者就医需求
1月10日,时针指向深夜1时,王彦军终于忙完工作,躺在办公室的简易床上和衣而睡。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歼灭战中,医院、核酸采样点位、核酸检测实验室医护人员是“主力军”。在大量医护人员冲往一线时,医疗卫生体系仍需正常运转。王医院急诊科主任,他说自疫情出现以来,科室每个人走路都像风一样。凌晨入睡,清早起床,在急诊科已成常态。
“一位封控区患者下肢开放骨折,怎么办?”“马上采取隔离措施,先进行清创缝合,缝合后送到隔离病房,等待核酸检测结果,同时做好手术准备。”疫情期间,接诊过程中的风险很高,但急诊科坚持应接尽接,为生命健康护航。医院没有专门的急诊隔离区,医院将来院的风险区患者进行单间隔离,启动应急预案保证救治。
随着疫情发展,为了让群众病有所医,医院又迅速建立了急诊科隔离区,医院疫情防线的同时,让急需治疗的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救治。1月9日21时,一位隔离酒店的集中隔离人医院急诊科。患者高烧不退,自述胸闷气短已有两月,来院时呼吸急促、血氧下降。“赶快送到隔离病房吸氧,做个核酸快检,要尽快查明原因进行治疗。”王彦军一点儿没有迟疑,快速做出反应。“不管是什么情况,病得治。”吸氧后,患者的情况很快得到了改善。当晚经过肺部CT、血项结果等一系列检查,诊断患者为肺结核合并肺气肿,由疾控部门安排进行后续治疗。
渭南5岁坠医院进行手术、60岁脑梗患者紧急抢救、外伤患者的紧急清创……王彦军说,自疫情出现,科室的医院,24小时待命,在这场艰难的战“疫”中,他们的任务就是保障急需救治患者的医疗需求。目前急诊科每天接诊超百人,从年12月23日至今,接诊来自封控区、管控区、集中隔离、黄红码患者的一类病人多人,其他二类病人多人。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马相
图: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翟小雪
编辑:小璐
审核:文岳、初墨
出品:西安报业传媒集团
西安报业·西安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摘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zigb.com/zcmbzl/123348540.html
- 上一篇文章: 睡不着闹肚子食欲大增居然是内分泌失调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