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我作为乳腺科医生,常常给母乳喂养支持者讲执业「红线」的课程。在我认为,一个合格的母乳喂养支持者,不在于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而是要知道自己什么情况下不能做。保护客户的同时,也是保护自己。永远不要将自己和客户置于风险之中。因为,你们提供的指导服务不能超过医疗的边界,而靠谱的乳腺科医生是你们最后的守护者。第一篇,我们谈了母乳喂养支持者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母乳喂养支持者的从业边界(法律篇)》。第二篇,我们从妈妈发现乳房问题的时间角度,讲述一下从业边界《母乳喂养支持者的从业边界(乳腺科—时间篇)》今天,我们从乳腺超声报告的角度讲述一下母乳喂养支持者的从业边界。乳腺彩超的原理

超声检查(ultrasonography,US),又称为超声成像或者超声波扫描术,是应用高频(超)声波的反射脉冲对软组织、软骨、骨表面以及含液体结构进行评估的一种成像模式。

超声仪器将我们无法听到的声波,转化为电信号,在转化为图像信息,通过图像颜色的亮度来区分不同密度组织。超声波在穿透人体时,遇到不同密度的组织时,会产生不同的反射波。

比如说骨骼密度高,声波大部分都被反射回来(高回声)。

液体密度极低,声波就能穿透反射回来很少很少(无回声)。

有些肿瘤或水肿组织密度高于液体但低于骨骼,声部就能穿透反射回来相对较少(低回声)。有了这些基础知识后,我们再看看哺乳期常见乳房疾病的超声报告。一张标准的乳腺彩超报告由:基本信息、超声图像、超声描述、BI-RADS分类(或分级)组成,有些超声科医生会根据经验,加入超声诊断,如纤维腺瘤?囊肿?炎性改变?脓肿?等,让医生结合临床做出正确决策。现在,我就哺乳期乳腺超声常见的异常影像做一简单介绍,大家切不可对号入座、自我诊断,而是知道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求助什么样的人,以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解除病痛。关于乳房检查的BI-RADS分类,请参考《乳腺科门诊日志(二)》。

01.囊性无回声

哺乳期发现乳房内单发或者多发囊性无回声,且对应部位没有红肿热痛等炎性反应,一般考虑「积乳囊肿」,说白话就是「奶泡」,这些小「奶泡」是由于导管局部堵塞,乳汁淤积被包裹形成,一般是无法通过乳管排出,绝大部分在哺乳期结束后就自行吸收了。病例分享:曾经遇到过一位妈妈,在哺乳期发现7.0cm*5.0cm*4.4cm的囊性回声,局部无红肿痛的症状,不考虑脓肿,就建议她不要去揉了,该怎么喂怎么喂,哺乳结束后定期复查彩超,观察它的吸收情况。哺乳结束后1年,最终形成一个3.0cm*2.0cm的实性积乳囊肿(内容物为豆渣样物质,无法继续被身体吸收),患者觉得3.0cm的肿块在她乳房里感觉很不舒服,所以她要求做微创手术切除了事(其实是可切可不切,因为目前没有文献表明积乳囊肿会癌变),切出来的东西就是那些黄白色的豆渣样物质。

02.不均质低回声区

——警惕炎性肿块

当你的乳房局部出现明显疼痛,伴或不伴乳房肿块,伴全身的畏寒(怕冷)、发热(发烧)、寒战(冷得发抖),或伴全身乏力、酸痛,类似于感冒的症状,彩超发现疼痛区域不均质回声改变,未见明显无回声,伴或不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一般考虑哺乳期乳腺炎所致的炎性改变。进过抗感染治疗,保持排乳通畅,上述改变通常会恢复正常,只有少数会在治疗过程中局限化脓。哺乳期乳腺脓肿的患者治疗出院时常常问我们,“医生,我就可以出院了吗?我原先的地方还是有一个硬结,只是现在不像之前那么红肿,也不疼痛了,穿刺也没有什么脓了,那个块怎么办?”。我们的回答是「凉拌」。这时候的彩超多提示不均质回声改变,没有明显的液性暗区(提示有液体),正确的处理就是对它「冷处理」,不热敷、不按摩、不乱想,密切观察,等待它自行吸收。这个时候「时间就是良药」。绝大部分自行吸收了,极少数会复发。病例分享:有一位给我印象挺深的患者,她在产后20多天的时候,发现右侧乳房外侧9、10点钟位置有两个大小均约4.0cm*3.0cm的肿块,局部红肿痛明显,现在5多天了,越来越明显,超声提示不均质回声区,内有少许液性暗区,第一次穿刺仅仅抽出不到2ml黄绿色粘稠脓液,后来彩超就看不到里面有东西了,穿刺也抽不出来,经过抗感染治疗,她的局部红肿痛缓解了,就出院了。后来她没有回来复查,也就不知道那两个硬结吸收的怎么样了,我还一直挺担心复发。8个月后,也就是她产后9个月,她又因为哺乳期乳腺炎入院,这次是左侧单纯发炎,没有化脓,我查体的时候发现她右乳那两个硬结已经吸收的无影无踪了,彩超也没有发现一丝痕迹。她说出院后就按照我交代的「冷处理」,继续该怎么喂怎么喂,大概一个多月后,肿块就逐渐吸收的没有了。

03.可见边界的内部细密

点状回声流动——警惕脓肿

为什么同样的不均质回声区,这次就成脓肿了。如果你的乳房局部硬结已经很久(目前遇到的最快脓肿形成时间是48小时),而且经过正规母乳指导护理后仍无法缩小,或者你经历过多次不正规的暴力按摩,乳腺彩超发现不均质低弱回声区,有些甚至可以看到细密点状回声流动,基本可以诊断乳腺脓肿形成。此时你可能会纳闷儿,我全程都没有发烧,我的乳房也不红不肿,我甚至都不觉得怎么疼痛,怎么会就化脓了能。脓肿是急性感染过程中,组织、器官或体腔内,因病变组织坏死,液化而出现的局限性脓液积聚,四周有一完整的脓壁,它是炎症局限的表现。典型的体征是局部红肿热痛可扪及波动感,甚至自行破溃(如上图),但这只有在浅表的脓肿上可以看到,对于乳房深部的脓肿,乳房表面往往看不出红肿,甚至疼痛感都要轻些。所以不要非得等到症状典型了,才认为是哺乳期乳腺脓肿,必要时做一次超声引导下诊断性的穿刺抽吸,明确诊断。病例分享:据我所知,我们科室完全通过穿刺治疗好的最大的乳腺脓肿患者,是田医生主管的,第一次抽出ml黄绿色脓液,看看田医生留的图片就知道有多恐怖了,当时来的时候双侧完全不对称,表面红肿明显,局部有要破溃的迹象,没有明显波动感,患者胀痛明显,她的脓肿位于乳房的后间隙(乳房最深处与胸大肌之间的空隙),所以范围很大。经过6次超声引导下的脓肿穿刺冲洗引流,彻底治愈,看看出院时的照片,双侧还是明显不对称!右乳因为脓肿破坏了很多腺体组织,所以治疗后明显比左乳缩小了好多,乳头也不在同一水平。(感谢田春祥医生提供资料)总结1/囊性回声如果你只是发现乳房里有一些单纯囊性回声,局部又无红肿热痛,只要不影响你哺乳,就安心喂奶,等到哺乳结束后定期复查彩超,观察它们的吸收情况,必要时手术切除。

2/不均质回声区

——警惕炎性改变如果你是单纯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患者,彩超提示疼痛部位不均质回声,请不必担心,抗感染治疗过后绝大多数都可以恢复正常,只有少数会在治疗期间局限化脓。如果你是哺乳期乳腺脓肿的患者,对于脓液引流干净后的那个硬结“冷处理”,不热敷、不按摩、不乱想,密切观察,安心哺乳,时间是最好的良药,绝大多数可以吸收,仅有少数会局部复发。

3/不均质低弱回声区或可见细密

点状回声流动——警惕脓肿如果你在哺乳期,乳房局部硬结已经很久(超过48小时),而且经过正规母乳指导护理后仍无法缩小,或者你经历多次过不正规的暴力按摩,乳腺彩超发现肿块处为不均质低弱回声区,有些甚至可以看到细密点状回声流动,基本可以诊断哺乳期乳腺脓肿形成。及早就医,穿刺抽脓,抗感染治疗。

扫码加入梁医生专属课程

你将获得1、了解母乳喂养支持工作中的“三条”主要红线2、在执业过程中避免因误踩红线导致不必要的纠纷3、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朋友圈打卡学习增加客户信任梁琦

随手一赞,支持原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zigb.com/zcmbzl/123345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