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宝宝吃饱了这几个标准,别做错
我的宝宝吃饱了吗?常常会是新手妈妈的困扰。亲喂母乳时,乳房上也没有刻度,怎么才能知道孩子到底吃下去多少,是不是吃饱了?也因为有着这样的担忧,担心孩子没有吃饱,所以有些妈妈会选择在喂完母乳以后再喂一点配方奶“补充”一下。或者有些妈妈干脆就把母乳挤出来瓶喂,这样就能直观地看到宝宝到底喝进去了多少毫升。而实际上这两种方法,我们都不提倡妈妈去这样做来判断宝宝吃饱与否。“喂完母乳再加点配方奶,双保险”宝宝亲喂时如果已经吃饱了,你再去加一点配方奶给他,他会不舒服。就跟大人吃饱饭了以后,有人又硬要让你吃俩馒头,你也会觉得胃很顶,很撑一样。有人也许会觉得说,吃点奶粉孩子睡得好,这样就不用每一两个小时醒一下,饿得快了。配方奶是比母乳更不容易消化,因此也更耐饿,但你觉得这是好事吗?“吸出来瓶喂,看得见”吸出来的奶量不代表妈妈实际产奶量。吸奶器吸出来的奶大概只占到妈妈奶量的75%-80%。而亲喂的效率和对乳房的刺激是大于吸奶器吸奶或者手挤奶挤奶的。所以吸奶或手挤奶所搜集的奶量会小于妈妈的实际产奶量。母乳挤出来瓶喂,除了迫不得已的原因,是不建议妈妈采取的。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亲喂时宝宝是直接从妈妈乳房上吸取乳汁,没有中间环节。而瓶喂母乳,乳汁在进入宝宝口中之前,就会经过储奶袋或储奶瓶,奶瓶和奶嘴。容易造成吸吮混淆。而把母乳挤出来给孩子瓶喂,尤其是在宝宝出生的头两个月,是容易造成宝宝乳头混淆的,也就是说宝宝可能由于过早接触使用了奶瓶奶嘴,而习惯了瓶喂的模式,不愿意让妈妈亲喂,直接在乳房上吃奶。乳头混淆发生以后,纠正起来就会增添许多麻烦。麻烦。毕竟瓶喂是比亲喂要麻烦许多。亲喂,你只需要让宝宝上妈妈乳房吃奶就好了,饿了吃,饱了撒嘴。
而瓶喂母乳,就会增加很多工作量,比如吸奶器吸奶,吸奶器清洗消毒,奶瓶清洗消毒,也许还要增加温奶的步骤等等,而且这样的工作循环一天要重复数次。
本来妈妈照顾孩子就已经很累了,每天还要多出来这么些活,是不是让人更觉得疲倦?(不是吓唬你,疲倦和心情差也都是会影响奶量和出奶顺畅度的)妈妈们通过我们上面的解释以后,当然特别想知道,除了这样去做以外,我们还有什么方法去知道宝宝是不是吃饱了呢?那今天我们就来教一教大家,怎样去判断自己的宝宝是不是吃饱了。怎样判断宝宝吃饱了?1.可以比较妈妈乳房喂奶前后的状况。喂完奶以后是否比喂奶之前变得明显更松软。如果喂完以后,乳房明显感觉到有变松软,说明乳汁有充分被宝宝吸到。2.看宝宝吃奶时和吃奶后的表现。吃奶时是否有规律地会出现大口吞咽的情况,是否吃完奶自己会表情满足地松开嘴吐出乳头。3.把重点放在输出而不是输入量上。也就是看宝宝的小便、大便和体重增长。、建议你可以这样做:
看每天宝宝更换的尿布量。如果尿便量充足,就可以判断宝宝摄入的量是够的。没有足够的输入,怎么会有充足的尿便排出呢?
宝宝的大便和小便量可以参考以下的图表照片:
看宝宝体重增长第一个月:每周增重约~g;
出生后2~6个月:每月体重增加~g;
出生后6~12个月:体重每月增加~g。
在医院刚出生的头几天,医务人员每天都会给宝宝称重。等回到家后,头一个月可以隔1~2周称重一次,再往后可以每个月称重一次。大部分宝宝在出生5天内,体重会下降10%以内,7~10天的时候恢复出生时体重。称量体重时要注意2个点:1.固定使用同一个秤,且精确到5g以内。2.称重时,宝宝要处于同样的状态,比如:都是早上、喂奶前、脱掉纸尿裤和衣服后。宝宝的体重并不是很平均地增长的,会受到遗传、月龄、出生体重、性别等种种因素的影响。所以要知道宝宝的体重增长情况是否达标,父母们可以给孩子记录一张生长曲线表来观察。生长曲线是用来评估和追踪孩子身体发育的工具。每次给孩子测量身高体重头围以后,就把数据记录下来,把这些数据标注在一张统计了同龄儿童平均数值的表格上。在世卫组织的生长曲线图中,生长曲线百分比图有五条曲线。中间那条曲线为平均值,也称为第50百分位,因为所有孩子中有50%超过这个中间值,还有50%在平均值以下。通常,大多数健康孩子处于中间值曲线附近,要么稍高一点要么稍低一点。(下图为WHO:0-6个月男婴的体重-年龄百分比生长曲线图)打个比方,比如一个6个月大的男宝宝,那我们就来看对应的0~6个月男宝宝的生长曲线图。在上面标注上现在的测量数值,比如体重数值刚好落在30%的点上,这就代表了在个同龄孩子中,这个男宝宝比其他29个孩子要重,比另外70个孩子要轻。并不是说只有数值落在50%上才是最好的,也不是说数值落在百分比越大的位置越好。既要跟同龄孩子相比,也要跟自己本身的生长相比,还要参考遗传、疾病等因素。各位家长可以前往世界卫生组织的网站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zigb.com/zcmbyf/123346596.html
- 上一篇文章: 各类疾病传统拍打调理方法
- 下一篇文章: 万妈妈毁掉女儿乳房,背后真相太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