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柴胡桂枝干姜汤配调肝汤治疗乳腺增生

卓某,女56岁,社区干部,年11月13日初诊。

五年前,患者左乳房上发现结节,大小为17mm×9mm,性质不明,肿块发硬,不按不痛,每年均做B超检查,未见长大或缩小,常年怕冷,胸闷,背胀,经常感到一阵寒一阵热,吃温药则上火,吃凉药则腹泻,平时小便多,口干口苦,大便先硬后溏,有肾囊肿史,也未手术,舌胖淡,有浮黄苔,脉缓,此为肝郁气滞,痰湿凝结,而成乳癖,拟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处方:柴胡10克,黄芩10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牡蛎30克,花粉10克,炙甘草10克,七剂。

11月20日二诊:服上方后,胸闷、背胀均消失,全身发热,感到很暖和,多年怕冷的现象解除,仍然有口苦,口渴,小便多,舌淡红,脉缓,仍用上方加软坚散结之品。

处方:柴胡10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黄芩10克,牡蛎30克,花粉10克,甘草10克,蜂房10克,穿山甲10克,蜈蚣2条,鹿角霜10克,白芥子10克,夏枯草15克,浙贝10克,十四剂。

12月5日三诊:服上方后,感觉乳房肿块变软,其他均可,脉舌同前,拟用调肝汤加减。

处方:当归30克,白芍15克,川芎15克,山萸肉30克,穿山甲10克,蜈蚣2条,巴戟天15克,肉苁蓉30克,鹿角霜15克,鸡血藤30克,露蜂房15克,穿山甲15克,威灵仙30克,楮实子30克,白芥子10克,急性子15克,菟丝子15克,仙灵脾10克,大海马1对。

以上药二剂为一料,研末,蜜丸,每日二次,早晚各一次,每次10克,饭后开水送服,大约可服二个月。

服丸药一料后,经B超检查:左乳房肿块消失。

组方解读:柴胡桂枝干姜汤是小柴胡汤的变方,因为去掉了人参、大枣、半夏、生姜,加入了桂枝、干姜、天花粉、牡蛎,使整个方剂重于祛寒逐饮、软坚散结。:“小柴胡汤治疗半表半里阳证即少阳病,而本方治疗半表半里阴证即厥阴病。”

现代本方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胃炎、胸膜炎、疟疾、发热、月经不调、乳腺增生等,有胸胁疼痛而偏于寒证者。《伤寒论》条云:“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这是少阳郁热兼以痰饮内停,属于寒热错杂之证。

本案所述之证候与条文不完全相同,但仔细思索,病机是一致的,况且乳腺肿块所生位置正在肝经循行之处,无论从整体辨证或是局部辨证,均相吻合。故患者服完一诊所开的七剂药后,困扰多年的怕冷、胸闷、阵寒阵热竟豁然而愈。二诊着眼于局部的肿块,仍用原方加化痰散结之品,所选之药均注意到药性的寒热平衡,故服后肿块变软。三诊从调摄冲任入手,温散结合温补,从本论治,所选方为调肝汤加减,以丸剂缓图,服药不到三个月,多年疾患得以治愈。

乳腺增生类病症属于阳热证者居多,属于虚寒证者亦不少,虚寒证者多为肝郁痰结、冲任失调所致,患者往往月经延期、量少、色淡,月经前后乳房隐隐疼痛,得热则舒,扪之难以找到硬块,心胸郁闷,乍寒乍热,腰酸乏力,面色?白,舌淡,或有瘀斑,脉细弱或脉涩。治疗属于寒证的乳腺增生,宜先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走厥阴、宣郁结、化痰饮,后用调肝汤温冲任、和血散结,即先开后合,始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从我的临床经验来看,乳房与胞宫一样,同为足厥阴肝经所循行之处,故妇女的痛经与乳房胀痛,病机有相同之处,均有虚有实。属于实者,多为阳证,须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属于虚者,多为阴证,须滋肝养血,调补冲任。

:“乳癖之为病,与冲任二脉关系最为密切。肾气不足,冲任失调为发病之本;肝气郁结,痰瘀凝滞则为其标。故临证以调摄冲任为主治疗本病,常效如桴鼓。实验室证明,调摄冲任可调整内分泌,从根本上防治和扭转本病的发生和发展。”这一观点对于临床无疑是有指导意义的。我在用本方治疗乳腺增生时,考虑到肿块已成,纯用温补尚嫌不够,仍需温散,故在方中除了加仙灵脾助巴戟天温阳,加鸡血藤助归芍养血之外,再加白芥子化寒痰,急性子软坚结,鹿角霜、露蜂房、大海马暖奇经、散癥瘕,使肿块得消。

具体可咨询







































云南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小孩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zigb.com/zcmbwh/123340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