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医科大学资料共享病理学习题集8
病理学
习题集
病理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
消化系统疾病(试卷)
一、A型选择题
1.下列属癌前病变的为
A.浅表性胃炎B.肥厚性胃炎C.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D.十二指肠溃疡E.萎缩性胃炎伴假幽门腺化生
2.诊断慢性胃炎的最可靠依据是
A.慢性上腹痛常在餐后加重B.X线钡餐检查C.胃液分析D.胃脱落细胞检查E.胃镜活体组织检查
3.肠上皮化生常见于
A.慢性浅表性胃炎B.十二指肠溃疡C.慢性结肠炎D.急性胃炎E.慢性萎缩性胃炎
4.对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最有意义的一项是
A.粘膜层有明显充血、水肿B.固有层深部腺体减少或异常C.固有层中性粒细胞浸润D.炎性细胞仅限于粘膜浅层不累及固有腺体E.胃粘膜有肠上皮化生现象
5.发生癌变可能性较大的病变是
A.慢性浅表性胃炎B.慢性萎缩性胃炎C.十二指肠溃疡D.肥厚性胃炎E.反流性食管炎
6.胃溃疡的好发部位是
A.胃窦部大弯侧B.胃大弯近幽门部C.胃小弯近幽门部D.胃体部E.胃底部大弯侧
7.在消化性溃疡的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胆汁反流B.胃酸、胃蛋白酶升高C.慢性胃炎D.饮食失调E.生活不规律
8.溃疡病穿孔后最严重的后果是
A.弥漫性腹膜炎B.局限性腹膜炎C.十二指肠周围脓肿形成D.肠粘连E.小网膜急性炎症
9.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变性质是
A.急性纤维素性炎B.急性出血性炎C.急性变质性炎D.急性浆液性炎E.增生性炎
10.急性黄疸型肝炎时出现黄疸是由于
A.肝内胆管阻塞B.大量红细胞破坏C.点状坏死灶稍多稍重,毛细胆管病变较重D.汇管区枯否细胞增生E.大量肝细胞增生压迫胆小管
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急性普通型肝炎多发展为肝硬化B.甲型肝炎一般无慢性病毒携带状态C.丙型肝炎不会发展为肝硬化D.中、重度慢性肝炎均由乙型肝炎病变引起E.肝细胞癌与慢性乙型肝炎病变感染无关
12.肝脏重量减轻最为明显的肝炎是
A.亚急性重型肝炎B.急性重型肝炎C.急性普通型肝炎D.中、重度慢性肝炎E.轻度慢性肝炎
13.急性普通型肝炎最常见的结局是
A.转化为急性肝功能衰竭B.转化为肝硬变C.转化为中、重度慢性肝炎D.转化为急性重型肝炎E.逐渐恢复
14.慢性活动性肝炎时,肝细胞浆出现毛玻璃样改变的原因是
A.内质网内有大量HBsAgB.线粒体肿胀C.核糖体脱落D.细胞器的变性E.高尔基体肿胀
15.肝细胞呈碎屑样坏死或桥接坏死主要见于
A.急性重型肝炎B.亚急性重型肝炎C.轻度慢性肝炎D.中、重度慢性肝炎E.急性普通型肝炎
16.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经口传播B.昆虫媒介传播C.经飞沫传播D.经血源传播E.接触皮肤粘膜传播
17.肝硬化的典型病理改变是
A.纤维组织增生B.肝细胞变性坏死C.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D.再生结节及弥漫性纤维组织增生E.小胆管增生及肝细胞再生
18.下列最能表示门静脉高压的是
A.腹水、脾肿大、黄疸、食管下段静脉丛曲张B.直肠静脉丛曲张、蜘蛛状血管痣、腹水、胃肠淤血C.慢性脾淤血、痔静脉丛曲张、蜘蛛状血管痣、腹水D.腹水、脾肿大、海蛇头、食管下段静脉丛曲张E.侧支循环形成、脾肿大、蜘蛛状血管痣、腹水
19.肝硬化的体征蜘蛛痣、肝掌、男性乳房发育是由于
A.门静脉高压B.低蛋白血症C.肝功能不全D.性腺功能紊乱E.垂体功能紊乱
20.发展为门脉性肝硬变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类型是
A.急性重型肝炎B.亚急性重型肝炎C.中、重度慢性肝炎D.轻度慢性肝炎E.急性黄疸性肝炎
21.下列哪型肝炎易演变为坏死后性肝硬变
A.急性黄疸性肝炎B.急性普通型肝炎C.亚急性重型肝炎D.中、重度慢性肝炎E.轻度慢性肝炎
22.门脉性肝硬变最严重的合并症是
A.蜘蛛痣B.腹水C.肝性脑病D.痔静脉曲张E.睾丸萎缩
23.与食管癌发生无关的因素为
A.食物中含亚硝胺B.过热饮食C.霉变食物D.食管痉挛E.钼等微量元素缺乏
24.食管癌最常见的好发部位是
A.食管上段狭窄处B.食管中段狭窄处C.食管起始处D.食管近贲门处E.食管下端狭窄处
25.胃癌的好发部位是
A.贲门部B.胃窦部小弯侧C.胃体部D.胃底部E.幽门部
26.早期胃癌是指
A.癌组织仅限于粘膜层B.癌组织仅限于粘膜上皮C.癌组织局限于粘膜层及粘膜下层D.癌变面积小及无淋巴结转移E.癌组织仅侵及浅肌层
27.胃癌晚期最常发生转移的远处淋巴结为
A.颌下淋巴结B.左锁骨上淋巴结C.右锁骨上淋巴结D.颈部淋巴结E.腋窝淋巴结
28.大肠癌的好发部位依次为
A.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及升结肠、横结肠B.乙状结肠、直肠、盲肠及升结肠、横结肠C.盲肠及升结肠、横结肠、直肠、乙状结肠D.横结肠、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及升结肠
E.直肠、盲肠及升结肠、乙状结肠、横结肠
29.结肠癌最常转移的器官是
A.脑B.肝C.小肠D.骨E.脾
30.原发性肝癌是指
A.肝细胞发生的癌B.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癌C.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癌D.枯否细胞发生的癌E.贮脂细胞发生的癌
31.肝性脑病的正确概念是
A.急性黄色肝萎缩B.亚急性黄色肝萎缩C.肝功能衰竭合并脑水肿D.肝功能衰竭所致昏迷E.肝功能衰竭所致精神、神经综合征
二、X型选择题
1.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观察主要表现为
A.胃粘膜薄而平滑,皱襞变平或消失,表面呈细颗粒状B.胃粘膜由正常的橘红色变为灰白或灰黄色
C.粘膜下小血管清晰可见D.粘膜充血、水肿、深红色E.表面有灰白色或灰黄色分泌物
2.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相比较,正确的说法有
A.比胃溃疡浅小B.比胃溃疡易出血C.比胃溃疡易癌变D.比胃溃疡发病率高E.比胃溃疡易穿孔
3.消化性溃疡常见的并发症有
A.出血B.穿孔C.幽门梗阻D.反流性食管炎E.癌变
4.胃溃疡病时,溃疡底部的镜下所见有
A.炎性渗出物B.坏死组织C.肉芽组织D.瘢痕组织E.增生性动脉内膜炎
5.胃溃疡不易愈合和疼痛的局部原因有
A.神经纤维发生变性和断裂B.神经节细胞变性C.增殖性动脉内膜炎D.局部溃疡过深
E.小动脉内可见血栓形成
6.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的基本病变表现为
A.气球样变B.嗜酸性变C.嗜酸性小体形成D.毛玻璃样肝细胞E.溶解坏死
7.中、重度慢性肝炎光镜下可见
A.点状坏死B.桥接坏死C.大片坏死D.碎片状坏死E.纤维组织增生
8.病毒性肝炎间质内浸润的炎症细胞有
A.淋巴细胞B.中性粒细胞C.单核细胞D.浆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
9.肝硬化晚期腹水形成的原因是
A.肝细胞合成白蛋白功能下降B.门静脉分支淤血
C.肝小叶内淋巴液生成过多D.血中抗利尿激素水平升高E.血中醛固酮水平升高
10.肝硬化病理变化正确的说法是
A.晚期肝脏体积明显缩小B.假小叶形成
C.假小叶内肝细胞排列紊乱D.假小叶中央静脉缺如或偏位E.假小叶内可出现门管区
11.肝硬变时对雌激素破坏减少,可出现
A.睾丸萎缩B.男性乳腺发育症C.蜘蛛痣D.肝掌E.鼻衄
12.早期肝癌的特点是
A.单个癌结节直径在3cm以下B.结节数目不超过两个,其直径总和在3cm以下
C.患者常无临床症状,而血清AFP阳性D.癌结节呈球形或分叶状,切面无出血坏死
E.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
三、填空题(格式和前文的不统一)
1.急性胃炎包括、、、--。
2.常见慢性胃炎病理类型有、、、-。
3.引起慢性胃炎的致病因素主要有、、、。
4.慢性胃溃疡由内到外可分为-、、、-四层结构。
5.慢性胃溃疡常见合并症包括-、、、。
6.慢性胃溃疡好发部位在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
7.急性阑尾炎包括-、、三个病理类型。
8.现已知的肝炎病毒有-、、、、、。
9.常见肝硬化临床病理类型有、、。
10.门脉高压引起的主要侧支循环有、、。
四、判断题
1.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与慢性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及胃腺癌、胃粘膜相关恶性淋巴瘤的发生有关。()
2.十二指肠溃疡长期反复不愈可引起癌变。()
3.十二指肠溃疡中O型血者较多。()
4.桥接坏死是判断中度或中度以上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理诊断指标之一。()
5.门脉高压症可引起出血倾向及肝性脑病的发生。()
6.坏死后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比门脉性肝硬化出现晚。()
7.食管腺癌的发生与Barrett食管有关。()
8.我国慢性病毒性肝炎主要为HBV感染。()
9.我国门脉性肝硬化与长期酗酒有关。()
10.小肝癌指瘤体直径<2cm的原发性肝癌。()
五、名词解释
1.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metaplasia)
2.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
3.嗜酸性小体(acidophilicbody)
4.革囊胃(linitisplastica)
5.点状坏死(spottynecrosis)
6.碎片状坏死(piecemealnecrosis)
7.桥接坏死(bridgingnecrosis)
8.气球样变(ballooningdegeneration)
9.假小叶(Pseudolobule)
10.小肝癌(smallhepatocellularcarcinoma)
11.肝硬化(livercirrhosis)
12.早期胃癌(earlygastriccarcinoma)
六、简答题
1.简要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镜下病变的特点。
2.简要说明消化性溃疡的结局和并发症。
3.简要说明门脉高压症形成的原因。
4.简要说明腹水形成的原因。
5.良、恶性胃溃疡的大体形态有何不同。
6.简要说明大肠癌Dukes改良分期的主要指标所含的意义。
七、问答题
1.试述消化性溃疡的大体和镜下病理变化。
2.试述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
3.门脉性肝硬化与坏死后性肝硬化的区别。
4.试述门脉性肝硬化的后果。
5.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本病理变化。
6.病案分析:
患者,男性,40岁,长期从事蔬菜贩运经商活动,有胃病十余年,经常出现上腹闷胀不适,伴有嗳气、反酸,进食半小时至下餐进食前上腹胀痛明显。近三天上述症状加重,24h前患者感上腹饱胀且恶心,呕吐大量酸臭发酵食物,呕吐后症状有所缓解。遂来我院就诊,发病以来无黑便史,近一月食欲下降,消瘦明显。
查体:体温、血压、呼吸均正常,心率稍增快95次/min,皮肤干燥,双眼窝稍内陷,口唇干燥,腹软、平坦,未及肠型及蠕动波,上腹正中剑突下偏右轻度压痛无反跳痛。水电解质检查报告为:轻度脱水,伴代谢性碱中毒。
根据以上病史,请分析该患者所患何病?怎样引起的?并叙述其镜下基本病理变化。
参考答案
一、A型选择题
1.C2.E3.E4.D5.B6.C7.B8.A9.C10.C11.B12.B13.E14.A15.D16.D17.D18.D19.C20.C21.C22.C23.D24.B25.B26.C27.B28.A29.B30.C31.E
二、X型选择题
1.ABC2.ABDE3.ABCE4.ABCDE5.ABCDE6.ABCDE7.ABDE8.ABCD9.ABCDE10.ABCDE11.ABCD12.ABCDE
三、填空题
1.急性刺激性胃炎、急性出血性胃炎、腐蚀性胃炎、急性感染性胃炎
2.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肥厚性胃炎、疣状胃炎
3.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长期慢性刺激、自身免疫损伤、十二指肠液反流
4.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瘢痕层
5.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狭窄、癌变
6.胃窦部小弯侧、十二指肠球部前壁
7.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
8.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己型、庚型
9.门脉性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
10.食管下段静脉丛曲张、直肠静脉丛曲张、脐周及腹壁静脉曲张
四、判断题
1.√2.×3.√4.√5.×6.√7.√8.√9.×10.×
五、名词解释
1.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metaplasia):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变在胃窦部者,常可见粘膜上皮化生成具有肠粘膜特点的上皮组织,如分泌粘液的杯状细胞及具有纹状缘的吸收上皮,甚至还有潘氏细胞等,称为肠上皮化生。
2.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亦可发生于食管下段、胃空肠吻合口周围及含有异位胃粘膜的美克尔(MECKEL)憩室。这些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消化性溃疡。
3.嗜酸性小体(acidophilicbody):嗜酸性变的肝细胞进一步发展,可形成伊红色、均质状的圆形小体,核固缩或消失,称为嗜酸性小体。其实质为细胞凋亡。
4.革囊胃(linitisplastica):浸润型胃癌的癌组织弥漫侵及胃壁时,使胃壁增厚、变硬、胃腔缩小、粘膜皱襞大部消失,似革袋,称革囊胃。
5.点状坏死(spottynecrosis):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时,单个或数个肝细胞发生溶解坏死,局部由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聚集,称为点状坏死。
6.碎片状坏死(piecemealnecrosis):坏死的肝细胞呈带片状或灶状联结状,常见于肝小叶周边肝细胞界板,该处肝细胞坏死、崩解,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称为碎片状坏死,常见于慢性肝炎。
7.桥接坏死(bridgingnecrosis):病毒性肝炎时,坏死范围较大而呈片状或带状,连接小叶中央区与汇管区之间,或两个小叶中央区之间,称为桥接坏死。
8.气球样变(ballooningdegeneration):病毒性肝炎最常见的损伤表现,病变肝细胞因水肿而体积肿大,细胞变圆形,胞浆透亮,称为肝细胞气球样变。
9.假小叶(Pseudolobule):肝硬化时,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肝实质被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的肝细胞团。其中可见肝细胞变性、坏死,有再生的肝细胞,中央静脉缺乏或偏位或两个以上。这种不同于正常肝小叶的结构称为假小叶。
10.小肝癌(smallhepatocellularcarcinoma):是指单个瘤体直径在3cm以下,或不超过两个瘤结节,其直径总和在3cm以下的原发性肝癌。
11.肝硬化(livercirrho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疾患。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的结节状再生,三者反复交错进行,使肝脏体积缩小,质地变硬,表面及切面均呈结节状,称为肝硬化。
12.早期胃癌(earlygastriccarcinoma):指癌组织浸润仅限于粘膜层及粘膜下层,未侵及肌层的胃癌。六、简答题
1.(1)炎症累及粘膜全层,浸润的细胞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有时可见淋巴滤泡(2)粘膜层变薄,腺体数目减少,腺体变小并有囊性扩张,粘膜固有层内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3)腺上皮化生,可见肠上皮化生和假幽门腺化生,以肠上皮化生常见(4)活动期可见固有层水肿,粘膜糜烂,嗜中性粒细胞浸润。
2.(1)愈合:如果溃疡不再发展,渗出物及坏死组织逐渐被吸收、排除。已经被破坏的胃、十二指肠的肌层不能再生,由底部的肉芽组织增生形成瘢痕组织充填修复,同时周围的粘膜上皮再生,覆盖溃疡面而愈合。(2)出血:溃疡底部肉芽组织内毛细血管破坏可引起经常性微小的出血,而使患者大便中查出“潜血”。溃疡底部较大血管被腐蚀破裂时,则可引起大出血。(3)穿孔:溃疡底部组织不断被侵蚀,溃疡不断加深,最后可以穿透胃肠壁而引起穿孔。(4)幽门狭窄:由于病程长久,瘢痕组织形成过多收缩而使幽门部狭窄。(5)癌变:长期胃溃疡,由于附近的粘膜因慢性炎症而不断地破坏与再生,约1%左右可发生癌变。
3.门脉高压症可分为肝前型、肝内型和肝后型3类,在肝内型里,按病理形态的不同又可分为窦前阻塞、肝窦和窦后阻塞两种。窦前阻塞的常见病因是血吸虫病性肝硬化。肝窦和窦后阻塞的常见病因是肝炎后肝硬化,主要病变是肝小叶内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再生,由于增生纤维索和再生肝细胞结节(假小叶)的挤压,使肝小叶内肝窦变窄或闭塞,以致门脉血不易流入肝小叶的中央静脉或小叶下静脉,血流淤滞,门脉压就增高。
4.①门静脉压升高,使肠壁、肠系膜等处的毛细血管内压升高,以致液体滤出增多。②肝硬变的结节压迫小叶下静脉,使肝窦内压力升高,液体自窦壁漏出,Disse腔淋巴液形成过多,可经肝表面漏入腹腔。③肝功能低下使白蛋白的生成减少,以及消化吸收不良使白蛋白吸收减少,导致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而致腹水生成。④肝功能低下使醛固酮及抗利尿激素灭活减弱,以及腹水生成后使有效循环血量降低也反射性地使这两种激素生成增多,以致钠水潴留。
5.良恶性溃疡的区别见下表:
区别点良性溃疡(溃疡病)恶性溃疡(溃疡型胃癌)
外形圆形或椭圆形不整形或火山口状
大小直径2.5cm直径2.5cm深度较深较浅
边缘整齐,不隆起不整齐,呈堤状隆起
底部较平坦凸凹不平,坏死出血明显
周围粘膜皱襞向溃疡集中皱襞中断,呈结节状肥厚
6.根据大肠癌在肠壁内的扩散范围以及转移到局部淋巴结及远隔脏器的不同,将大肠癌分为六个阶段:A期:肿瘤限于粘膜层。B1期:肿瘤侵及肌层,但未穿透,无淋巴结转移。B2期:肿瘤穿透肌层,但无淋巴结转移。C1期:肿瘤未穿透肌层,但有淋巴结转移。C2期:肿瘤穿透肠壁,并有淋巴结转移。D期:有远隔脏器转移。七、问答题
1.肉眼观,溃疡通常为一个,边缘整齐,常深达肌层。直径多在2.5cm以内。光镜下的溃疡组织由黏膜侧到浆膜面依次为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和瘢痕组织四层结构。渗出层由白细胞和纤维素构成,其下为纤维素样坏死层。肉芽组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组成.排列与溃疡面垂直。瘢痕组织与溃疡面平行,常发生玻璃样变。溃疡底部可见增生性动脉内膜炎或伴有血栓及血栓机化。溃疡处肌层大多消失,溃疡周围黏膜上皮可见增生性改变。
2.以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为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1)肝细胞变性坏死:①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性:是由于肝细胞受损后细胞水分增多造成的;②嗜酸性变及嗜酸性坏死:可见肝细胞胞浆水分脱失浓缩,嗜酸性增强,并可见深红色均一浓染的嗜酸性小体;③点状坏死:肝小叶内散在的灶状肝细胞坏死,坏死细胞周围伴有炎细胞浸润;④溶解性坏死:有高度气球样变发展而来,表现为胞核固缩溶解消失,最后细胞解体;⑤碎片状坏死:坏死的肝细胞呈带片状或灶状连接状,常见于肝小叶周边的肝细胞界板;⑥桥接坏死:肝小叶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或两个小叶中央静脉之间及两个汇管区之间的带状融合性坏死,坏死处常伴有肝细胞不规则再生及纤维组织增生。(2)炎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为主,还可见少量的浆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等。(3)间质反应性增生及肝细胞再生:可见Kupffer细胞增生肥大,间叶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增生,在坏死肝细胞的周围可见肝细胞增生的表现。
3.门脉性肝硬化和坏死后性肝硬化的比较,前者的病因是中、重度慢性肝炎,后者的病因是亚急性重症肝炎。形态类型,前者是小结节型,后者是大结节型或大小结节混合型。肉眼观察前者结节大小一致,多在0.1~0.5cm之间,纤维间隔较窄且均匀一致,后者结节大小不等,多在0.5~1cm之间,少数达6cm,纤维间隔较宽且宽窄不一。镜下观察前者假小叶大小、形状较一致,小叶间间隔较窄。后者假小叶大小、形状极不一致,小叶间间隔较宽,炎细胞浸润及小胆管增生明显。临床表现及转归,前者门脉高压症明显,病程长,后者肝功能障碍严重,癌变率高。
4.(1)门脉高压症这主要是由于肝的正常结构被破坏,肝内血液循环被改建造成的。①胃肠淤血、水肿: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导致患者出现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②腹水:在晚期出现,为淡黄色透明的漏出液,量较大,以致腹部明显膨隆。③侧支循环形成:门静脉压升高使部分门静脉血经门体静脉吻合支绕过肝脏直接通过上、下腔静脉回到右心。主要的侧支循环和合并症有:食管下段静脉丛曲张、出血;直肠静脉丛曲张,该静脉丛破裂常发生便血,长期便血可引起贫血;脐周及腹壁静脉曲张,脐周静脉网高度扩张,形成“海蛇头”现象。(2)肝功能不全主要是肝细胞长期反复受破坏的结果。由此而引起的临床表现有:对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出血倾向、胆色素代谢障碍、蛋白质合成障碍肝性脑病(肝昏迷)。
5.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变主要在胃窦部。①大体:胃粘膜薄而平整,皱襞变平或消失,表面呈细颗粒状。②镜下:粘膜固有层内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腺上皮萎缩,腺体变小并有囊性扩张,腺体数量减少或消失;常出现上皮化生,在胃体和胃底部腺体可见假幽门腺化生,在幽门窦病变区可见肠上皮化生。
6.病案分析:
答案:慢性胃溃疡合并幽门不全梗阻。
叙述慢性胃溃疡镜下基本病理变化即可。
此文章版权归众智慧医所有,不得抄袭侵权
众智慧医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zigb.com/zcmbjc/123343146.html
- 上一篇文章: 乳腺囊肿爱反复中医教你轻松止痛,化瘀消肿
- 下一篇文章: 秋季羊常见病症状及治疗方案收藏